大慶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daqingense)是一種與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細菌,它屬于慢生根瘤菌屬(Bradyrhizobium)。這類細菌在土壤中分布廣,尤其在東北地區的大豆種植區,它們對大豆的生長和產量有著重要影響。以下是大慶慢生根瘤菌的一些主要特點和應用:1.**生物固氮作用**:大慶慢生根瘤菌能夠與大豆根部形成根瘤,通過生物固氮作用將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氨,為大豆提供氮素營養,從而減少化肥的使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同時提高土壤肥力。2.**提高大豆產量**:研究表明,接種大慶慢生根瘤菌的大豆植株在株高、單株粒數、百粒重上明顯提高,提升了大豆的產量。3.**耐逆境能力強**:這類細菌通常具有較強的耐逆境能力,如耐旱、耐酸堿性,使其能夠在多變的土壤環境中生存和發揮作用。4.**菌株篩選與應用**:通過實驗室條件的菌株篩選,可以挑選出與大豆結瘤及促生能力較強的土著根瘤菌,如菌株H7-L22和H34-L6,這些菌株在田間試驗中表現出促生效果,如大豆根瘤干重的增加和產量的提升。5.**農業綠色發展**:大慶慢生根瘤菌的應用有助于減少對化學氮肥的依賴,提升土壤健康水平,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海洋微泡菌還顯示出在海洋污染修復和活性物質提取方面的應用潛力。如,Microbulbifer hydrolyticus IRE-31。惠亞德克斯酵母菌株
茶氣微菌可能是指與茶葉相關的微生物,它們在茶葉的生長、加工、貯存等環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與茶葉相關的微生物及其作用的概述:1.**茶樹根際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與茶樹根共生,有助于植物獲取土壤養分和抵抗逆境。根際微生物主要包括叢枝菌根菌(AMF)和各種細菌,它們可以促進茶的生長,增加茶葉中的氨基酸、蛋白質、和多酚含量。2.**茶葉加工微生物**: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微生物如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等參與發酵,對茶葉的品質形成有重要影響。例如,黑茶的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發酵被認為是形成其獨特風味和健康功效的關鍵因素。3.**茶葉衛生微生物**:在茶葉的采摘、加工、包裝和貯運過程中,微生物可能會對茶葉造成污染。一些微生物在適宜的條件下可能生長并產生危害,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然而,也有研究表明茶葉中的微生物對農藥殘留有一定的降解作用。4.**茶園抗逆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有助于茶樹抵抗逆境,如耐鋁的微生物可以提高茶樹對土壤中鋁毒性的耐受性,從而促進茶樹的健康生長。
江蘇成對桿菌(Dyadobacterjiangsuensis)是一種屬于Dyadobacter屬的微生物,具有以下特點:1.**形態特征**:江蘇成對桿菌屬于嗜纖維菌綱的革蘭氏陰性菌。菌體形態為桿狀,菌落圓形,表面光滑,粘稠,呈黃色。無運動性,生長溫度范圍為4~30℃,pH值在5~12之間。2.**主要價值**:主要用途為分類學研究,具體用途為模式菌株。此外,江蘇成對桿菌還具有降解甲基紅的能力。它的主要用途還包括分類、研究和教學。3.**培養條件**:江蘇成對桿菌的培養條件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對于凍干粉形式的菌株,需要準備含預除氧液體培養基的試管,在安全柜中進行復溶操作,并在相應的培養條件下等待菌株生長。4.**分離基**:該菌采于中國安徽合肥,分離基為染料廠土壤,主要用于降解甲基紅。5.**保存說明**:使用時需要注意活化前將冷凍管置于低溫、干燥處,避免菌種衰退。開封、復溶等操作應無菌進行。如發現冷凍管蓋松、復溶液渾等異常,請停止使用。保存時記錄菌種鑒定結果,包括生長情況、菌落特征、染色反應等。菌種分為兩套保存,一套用于保存傳代,一套用于實驗。定期轉種,每3代鑒定一次。
戈壁沙漠中的微生物群落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以下是一些關鍵點,概述了它們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1.**環境異質性影響**:不同干旱模式(半干旱、干旱和極端干旱)導致沙漠生態系統環境異質性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同微生物類群也呈現不同的地理分布格局。微生物多樣性隨著干旱度的增加而減少,表明環境異質性對不同干旱生態系統下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很大。2.**干旱度的影響**:在干旱或極端干旱區,如戈壁地區,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分布受到干旱度的影響。干旱度的增加會導致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且環境異質性也對微生物多樣性有重要影響。3.**地理分布格局**:微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格局受到氣候、地理、理化參數和物種組成的影響。例如,在中國西北荒漠主要分布區的研究發現,微生物多樣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群落構建機制與這些因素緊密相關。4.**土壤因子的作用**:在河西走廊荒漠區,土壤因子(如pH、總碳TC、總氮TN和TC/TN比率)是驅動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的重要環境因子。這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質對微生物群落的構建有影響。海洋微泡菌(Microbulbifer)是一類分布于海洋及其相關環境中的革蘭氏陰性、桿狀細胞、嚴格好氧細菌 。
中山小短桿菌(Brevibacteriumzhongshanensis)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細菌,屬于Brevibacterium屬。這種細菌不移動,不形成孢子,能夠在25-40度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良好,但在4度和45度下不能生長。它在pH值5-8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在pH值9-11的條件下生長較弱,在pH值12-14的條件下則不生長。中山小短桿菌的接觸酶和脲酶都為陽性,氧化酶為陰性,能夠液化明膠。它能利用的碳源包括D-纖維素糖、果糖、蔗糖、乙酸、麥芽糖、鼠李糖等。中山小短桿菌的主要特點是其對纖維素的降解能力,這使得它在研究纖維素降解和相關生物技術應用方面具有潛在的價值。此外,作為一種非模式菌株,中山小短桿菌可能在特定研究領域中發揮作用,例如在環境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學或工業微生物學中的應用研究。淺黃微桿菌在營養瓊脂或蛋白胨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形成圓形、光滑、濕潤的菌落。北歐神話海菌菌株
真實希瓦氏菌能夠在廣的pH范圍(7.0~10.0)和溫度范圍(4℃~40℃)內生長,適生長pH為8.0。惠亞德克斯酵母菌株
玫瑰色新鞘氨醇菌(Paenibacillusroseus)是一種新發現的細菌種類,具有以下特點:1.**形態特征**:玫瑰色新鞘氨醇菌是一種粉紅色的、革蘭氏陽性、需氧的、有動力的桿狀細菌。它在pH值范圍6.0至9.0(適pH為7.5)、溫度在10至37°C(適溫度為30°C)以及0至3%的NaCl濃度(適濃度為0.5%)下都能生長。2.**基因特征**:通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發現玫瑰色新鞘氨醇菌與PaenibacilluspinihumiS23T有97.3%的相似性,其次是與PaenibacilluselymiKUDC6143T有96.7%的相似性。其基因組草圖總長度為5,367,904個堿基對,共鑒定出4857個基因,其中4629個為蛋白質編碼基因,137個為RNA基因。3.**代謝活性**:玫瑰色新鞘氨醇菌的基因組注釋顯示了172個碳水化合物基因,其中一些可能負責從主要人參皂苷Rb1生物合成人參皂苷Rd。這種能力使得它在生物合成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4.**化學分類特征**:該細菌的DNAG+C含量為48.4mol%,主要醌為MK-7。其主要脂肪酸為C15:0anteiso、C16:0和C17:0anteiso。極性脂質包括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N-甲基乙醇胺、兩種未鑒定的氨基磷脂和五種未鑒定的磷脂。肽聚糖的診斷二氨基酸是內消旋二氨基庚二酸。惠亞德克斯酵母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