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youngae)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兼性厭氧菌,屬于檸檬酸桿菌屬(Citrobacter)。這個屬的細菌通常以周生鞭毛運動,能夠利用檸檬酸鹽作為的碳源。它們在普通肉胨瓊脂上的菌落一般直徑2-4mm,光滑、低凸、濕潤、半透明或不透明,灰色,表面有光澤,邊緣整齊。偶爾可見粘液或粗糙型。氧化酶陰性,接觸酶陽性。檸檬酸桿菌屬的細菌在自然環境中分布,包括人和動物的糞便中,可能是正常腸道菌群的一部分。它們也時常作為條件致病菌從臨床樣品中分離出來,同時也見于土壤、水、污水和食物中。這些細菌的DNA中G+Cmol%為50-52。在醫學領域,檸檬酸桿菌屬的細菌可能引起人類疾病,尤其是在免疫系統受損的個體中。它們對多種抗生物質敏感,但也有一些菌株表現出對抗生物質的耐藥性,這可能與它們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和其他耐藥性酶類有關。在環境科學中,檸檬酸桿菌屬的細菌可能參與氮循環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一些菌株能夠在厭氧條件下固氮,這表明它們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偟膩碚f,楊氏檸檬酸桿菌作為一種檸檬酸桿菌屬的成員,具有典型的革蘭氏陰性菌的特征,并且在醫學和環境科學中都有其研究和應用的價值。
黃色食氫菌(Hydrogenophagaflava)是Hydrogenophaga屬的微生物,具有以下特點:1.**分類**:屬于β變形菌綱的革蘭氏陰性桿菌。2.**形態特征**:直或稍彎的桿狀,大小為0.3-0.6μmX0.6-5.5μm,單個或成對存在。以一根極毛運動,罕見2根極生到亞極生鞭毛。細胞呈革蘭氏陰性。氧化酶陽性,接觸酶反應因種而異。產非水溶性黃色素。3.**生理功能**:好氧或兼性厭氧非發酵革蘭氏陰性桿菌。兼性嗜氫自養菌。以氧為末端電子受體的氧化型的糖代謝。有的種具有厭氧硝酸鹽呼吸,具反硝化作用。能在含有機酸、氨基酸或蛋白胨的培養基上良好生長,但很少利用碳水化合物。4.**主要價值**:主要用途為研究,具體用途為藻華防治。5.**原產地**:原產地為中國。6.**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7.**脂肪酸組成**:有環丙烷基脂肪酸(17:環);單獨有3-羥基辛酸(3-OH-8:O)或與3-羥基癸酸(3-0H-10:0)一起存在。而無2-羥基結構的脂肪酸。8.**呼吸醌**:茶醌Q-8為主要呼吸醌。9.**DNA的G+C含量**:為65-69mol%。這些信息提供了黃色食氫菌的基本特性和應用價值的概述。吉氏檸檬酸桿菌菌株淺黃微桿菌可以在多種培養基上生長,包括預除氧液體培養基。凍干粉的使用方法包括準備液體培養基的試管。
海水紅色桿菌(Erythrobacteraquimaris),是一種屬于Aquimarin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以下是關于海水紅色桿菌的一些詳細信息:1.**形態特征**:海水紅色桿菌是革蘭氏陰性的模式菌株,好氧,呈桿狀。菌落為圓形,表面光滑,呈紅色。適生長溫度約為25-30℃,NaCl的適濃度為2-3%。2.**主要用途**:海水紅色桿菌的主要用途為研究,具體為模式菌株,嗜鹽菌。3.**培養條件**:海水紅色桿菌的培養溫度為30℃,使用的培養基為0223。4.**分離源**:海水紅色桿菌是從韓國黃海潮汐灘的海水中分離出來的。5.**保藏信息**:海水紅色桿菌的保藏編號包括CIP108636、KCCM41818,并且在日本JCM的保藏編號為JCM12189。該菌株被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編號為CCTCCAB2010113。6.**生物危害等級**:海水紅色桿菌的生物危害等級為四類。7.**基因信息**:海水紅色桿菌的Genbank登錄號未在搜索結果中明確提供,但可通過相關保藏中心查詢獲得。這些信息提供了海水紅色桿菌的基本特性、培養條件、分離源以及保藏信息,有助于了解其在微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和重要性。
抱川芽孢桿菌(Bacilluspocheonensis)是一種屬于芽孢桿菌屬(Bacillus)的細菌,具有以下特點:1.**形態特征**:-單個細胞大小約為0.7~0.8×2~3微米,著色均勻。-無莢膜,周生鞭毛,能運動。-革蘭氏陽性菌,芽孢大小約為0.6~0.9×1.0~1.5微米,呈橢圓到柱狀,位于菌體中間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體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呈污白色或微黃色。2.**生長特性**:-在25℃條件下,生長2天就能看見明顯的菌落。3.**主要用途**:-主要用于研究,具體用途為潛在的有機污染物降解菌/分離自石油富集菌群。4.**培養條件**:-培養基編號為443/2,培養溫度為30℃。5.**生物安全等級**:-抱川芽孢桿菌的生物安全等級為四類。6.**分離基物與采集地**:-分離自土壤和人參田,原產國為大韓民國。7.**Genbank序列號**:-16SrRNAgene:AJ811598。抱川芽孢桿菌因其在有機污染物降解方面的潛在應用而受到研究關注,尤其是在環境工程和生物修復領域。水極單胞菌可以使用R2A培養基進行培養,其成分包括酵母提取物、Proteose peptone、酪蛋白氨基酸。
耐林丹微桿菌(Microbacteriumlindanitolerans)是一種能夠耐受林丹(一種有機氯農藥,也稱為γ-六氯環己烷)的微生物。這種菌株開始是從發酵床墊料中分離出來的,采集地點位于中國濟南明發養豬場。耐林丹微桿菌的主要用途在于分類學研究,并且作為一種模式菌株,它對于科研人員了解微生物如何適應并耐受有害化學物質具有重要價值。這種菌株能夠在含有林丹的環境中生存,表明它可能具有分解或代謝這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能力,這對于生物修復和環境治理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在生物修復領域,耐林丹微桿菌可能通過其代謝活動將林丹轉化為無毒或低毒的代謝物,從而減少環境中的林丹殘留。這種生物降解過程對于減輕林丹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至關重要。此外,耐林丹微桿菌的分離和研究也突顯了微生物在環境中的適應性和多樣性,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降解有機污染物方面的潛力。隨著對這類微生物的進一步研究,我們可能會發現更多有關它們如何耐受和降解有害化學物質的機制,這對于開發新的生物技術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沉積物微桿菌能夠形成芽孢,這些芽孢能夠在極端條件下存活,如高溫度、壓力、有毒化學物質以及輻射。利古里亞游動放線菌菌種
脫色芽孢桿菌能夠產生多種酶,如木質素過氧化酶、氨基比林-N-脫甲基酶、NADH-DCIP還原酶和孔雀綠還原酶。鹵水喜鹽芽孢桿菌菌種
耐冷類諾卡氏菌(Nocardioidespsychrotolerans)是一種能夠在低溫條件下生長的微生物,屬于Nocardioides屬。這種菌的特性使其在寒冷環境中也能保持一定的代謝活動。根據搜索結果,耐冷類諾卡氏菌的形態特征包括革蘭氏染色陽性、不抗酸、好氣、中溫菌。它們通常具有基絲,可以分裂為不規則至桿狀、球形小體,氣絲斷裂成表面光滑的桿狀至球菌狀小體,小體再萌發成菌絲體。耐冷類諾卡氏菌的主要價值在于分類學研究,具體用途為模式菌株,并且具有全基因組序列信息(FOQG00000000.1)。這類微生物在土壤微生物組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們可能對土壤中的碳氮轉化過程有所貢獻,尤其是在干旱生態系統中。在保藏方法方面,耐冷類諾卡氏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保藏,包括傳代培養保藏法、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載體保藏法、寄主保藏法、冷凍保藏法和冷凍干燥保藏法等。這些方法可以確保菌種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活性,以備后續的研究和應用之用。值得注意的是,耐冷類諾卡氏菌并非所有種類都具有致病性,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能會成為機會致病菌,尤其是在免疫受損的宿主中。因此,在處理這類微生物時,適當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必要的。鹵水喜鹽芽孢桿菌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