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知AD比較大的風險因素是年齡,但遺傳、家族史、生活方式和環境等多種因素都可能會影響AD的發病。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自然存在于體內的微生物與AD的許多標志性特征(包括Aβ斑塊和NFT)的發展之間存在聯系。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在一些大腦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髓鞘形成、小膠質細胞啟動和神經發生,這與行為、情緒和認知調節密切相關。除了衰老、不健康飲食、壓力或肥胖之外,能影響腸道菌群組成的其它因素也與AD相關。例如受損的腸道菌群會改變上皮結腸細胞中緊密連接蛋白(即zonulin和occludin)的表達。由于緊密連接能力的改變,腸道通透性增加。受損的腸道微生物組成還會增加脂多糖、淀粉樣蛋白和三甲胺N-氧化物,同時減少有益代謝物,如SCFA和氫的產生~個性化菌群移植方案,針對患者特定需求,實現精確醫療。青海小腸菌群移植**共識
目前研究多在探索菌群移植后受體腸道菌群的變化情況,而對移植后病毒的變化知之甚少。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研究,從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同成分進行分析,旨在證實FMT的安全性[9]。該項病例報告主要研究了一位14歲男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在接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出現了II級皮膚GVHD和IV級腸道GVHD,常規藥物無效后,在26天內間隔施行4次菌群移植,并分析每次移植后糞便樣本中細菌、病毒的變化情況,隨訪120天。菌群移植后,患兒腸道細菌多樣性增加,且細菌組成發生變化。FMT后,與脂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苷酸和能量代謝相關的基因和通路得到恢復。且腸道細菌的多樣性在移植后降低,多個菌群分類群擴增,并表現出功能的改善。腸道病毒的多樣性穩定升高,有尾噬菌體目的相對豐度增加。但由于只是個案,還需要更多相關實驗進行探索。未來FMT實踐應考慮重組腸道zhenjun和病毒的作用和重要性。山西常見菌群移植臨床應用研究顯示,菌群移植在改善腸道健康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北京某軍總院使用菌群移植(FMT)對自閉癥及炎癥性腸病患者進行大量臨床研究且療效明顯,如第一階段的隊列研究中FMT診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應答率為90%;重慶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為頑固性constipation、艱難梭菌等患者實施FMT,病情得到明顯緩解;2017年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報道了對乙肝大三陽患者實施藥物診療聯合菌群移植,這是國際上利用菌群移植診療乙肝的早期報道;另外,西安西京消化病醫院、廣東藥科大學附屬好早醫院、南昌大學好早附屬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附三醫院、貴州醫科大學附屬早期醫院、寧夏醫科大學總院等醫院也都陸續開展了FMT的臨床醫療服務。隨著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更多證實,尤其是菌群移植臨床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菌群移植療法將會服務于更多患者。
Nature子刊:自體糞菌移植恢復AML患者的腸道菌群多樣性①一項多中心單臂的II期臨床試驗,招募25例經過強度化療和antibiotic診療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接受自體糞菌移植(AFMT);②強度化療導致菌群的α多樣性指數明顯降低,同時伴隨腸道菌群失調,微生物群落發生明顯變化,以促炎性細菌家族為主;③AFMT后,α-多樣性指數恢復到初始平均水平,相似性指數反映了病人微生物群落的恢復,試驗結果達到預先指定的終點;④診療過程中沒有發生嚴重性副作用事件,尤其是沒有相關的并發癥。菌群移植前需進行嚴格篩選與匹配,確保移植菌群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益生菌有助于促進接受者的健康,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主要食物來源21。Bonfili等人的一項研究使用了乳桿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breve、、)的混合物(稱為SLAB51)處理AD轉基因模型小鼠。四個月后,在AD小鼠中觀察到雙歧桿菌的增加和彎曲菌屬的減少。在服用SLAB51的AD小鼠中,還觀察到了腸道菌群的代謝物,如可改善認知功能的SCFA含量的改變。Ho等人的一項研究報道了腸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會通過增加特定SCFA的產生,來抑制Aβ可溶性聚集體形成,從而預防AD。在一項研究中,Kobayashi等人表明。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Abraham等人表明與未服用益生菌的小鼠相比,益生菌足以改善AD小鼠的認知能力。除了飲食干預和益生菌外,FMT是調節腸道菌群的很有效的診療選擇。這種方法已顯示出對各種神經系統疾病,如AD、帕金森病(PD)和多發性硬化癥(MS)的改善~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菌群移植有助于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青海研究菌群移植技術及其過程
目前,菌群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在不斷研究和探索中。青海小腸菌群移植**共識
2型糖尿病肥胖受試者菌群移植后的菌群定植:一項24周的雙盲隨機對照試驗2021該研究發表在《Gut》雜志上。該研究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中,61名患有T2DM的肥胖受試者被隨機分為三個平行組:FMT加生活方式干預組(LSI)、FMT單獨組或LSI單獨組,每4周一次,持續12周。FMT菌液是由6名健康的瘦供體捐贈者配制的。在基線檢查時,第4周、第16周和第24周進行糞便宏基因組測序。主要結果是受試者在第24周獲得≥20%的微生物群來自瘦供體。總結語:重復FMT可提高T2DM肥胖患者的菌群定植水平和持續時間。將生活方式干預與FMT相結合,可使患者的微生物群發生更有利的變化,并改善血脂水平和肝硬度。青海小腸菌群移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