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FMT的臨床療效突出,但在2013年之前一直被認為是“民間偏方”。直到2013年初,華盛頓大學Surawicz教授領銜的合作組將FMT寫入rCDI診療的臨床指南,這在FMT醫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義。同年,《時代》雜志將其評為2013年生物醫學的重大突破之一,《科學》同樣將其評為生物醫學的重大突破之一;2017年菌群移植被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評為“年度重大醫學創新”。2018年,菌群移植寫入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撰寫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診療的共識意見》,提示菌群移植技術在IBD診療中具有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國內醫生的肯定;2019年3月份發布的管理條例中認為菌群移植是低風險的一個醫療新技術。菌群移植無疑為我們的醫療健康領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海南菌群移植腸道
菌群移植的一大優點是它的高度個性化。每個人的腸道微生物群落都有其獨特性,因此,菌群移植可以針對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提供比較符合他們身體狀況的定制化解決方案。這不僅提高了解決效果,也降低了副作用的風險。菌群移植已經被證實對多種疾病具有解決效果,包括艱難梭菌傳染、炎癥性腸病、腸易激綜合征等。同時,研究還發現,菌群移植對肥胖、糖尿病、神經性厭食、焦慮等眾多疾病也有一定的解決潛力。這意味著菌群移植有可能為多種慢性疾病患者提供新的解決選擇。菌群移植的操作并不復雜,通常可以通過口服膠囊或通過灌腸方式進行。而且,與其他解決方法相比,菌群移植的副作用較小,使得患者能夠在相對舒適的情況下接受解決。河南自閉癥使用菌群移植安全性菌群移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福音!
通過FMT恢復腸道菌群組成和調節菌群失調可能是診療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的有效方法,但當前的證據依然有限。在Zhan等人進行的一項實驗中,小鼠首先接受連續14天的廣譜抗*素診療。隨后,作者將來自衰老加速小鼠易感型8(SAMP8)或抵御衰老老加速小鼠1(SAMR1)小鼠的糞菌移植到偽無菌小鼠中,結果他們觀察到,接受了來自SAMR1小鼠的偽無菌小鼠的空間學習和記憶能力得到改善,而接受SAMP8小鼠糞菌移植的則沒有。Yu等人分別使用了有和無認知功能惡化的糖尿病小鼠,并將無認知功能障礙小鼠的糞菌移植到偽無菌小鼠的腸道中。他們注意到宿主Morris水迷宮性能指數的顯著改善,該影響與宿主腸道微生物的β多樣性及相對豐度變化有關。
腸道外疾病患者菌群移植宜采用鼻飼管、口服膠囊或灌腸方法行FMT(2C)一項關于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Meta分析顯示,FMT對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部分指標有改善作用。其中3項RCT研究均采用鼻十二指腸管途徑輸注菌液。在一項肝性腦病的RCT研究中,保留灌腸法一次性輸注糞菌液可有效緩解肝性腦病的相關癥狀。有關腸道外疾病FMT診療缺乏高質量的RCT研究,也未有文獻比較不同移植途徑之間療效的區別。考慮到患者行內鏡的需求較腸道疾病患者低,且內鏡操作風險更高,故宜采用相對便捷的鼻飼管、口服膠囊或灌腸方法行FMT。菌群移植在帕金森患者中的應用——上海沃本!
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mspectrumdisorders,ASD)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生物學障礙,會影響社會交往和溝通能力,并導致行為、興趣和活動的受限、重復和刻板模式。目前對于自閉癥的發生原因還尚不清楚,但腸道微生物組,大約1013個微生物,可能與其有關。因為患有ASD的兒童經常患有ASD嚴重程度相關的胃腸道問題。既往的幾項研究報道了ASD患兒的腸道細菌異常。腸道微生物組與ASD的聯系已經在ASD的小鼠模型中進行了測試,其中菌群與異常代謝物和行為有關。還有一項針對ASD兒童的研究發現,口服不可吸收的,可改善胃腸道和ASD癥狀,盡管是暫時的。在這里,一項小型開放標簽臨床試驗評估了菌群移植對18名ASD診斷兒童的腸道菌群組成和胃腸道和ASD癥狀的影響。神奇!菌群移植竟能控制體重。北京自閉癥孩子做腸道菌群移植
菌群移植有多少臨床注冊?海南菌群移植腸道
據預估,膳食纖維缺乏引起的結腸粘液屏障功能受損是易感性增加的原因之一。地中海飲食者表現出較低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糞便中降解短鏈脂肪酸和纖維的厚壁菌門含量增多。多吃全谷類食物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壓,減少條件致病菌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細菌的數量,同時增加能夠保護腸道屏障的雙歧桿菌科細菌(Bifidobacteriaceae)的含量。用于高蛋白低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以增加丁酸鹽產生菌羅斯氏菌(Roseburia)和直腸真桿菌(Eubacteriumrectale)的豐度。然而,富含飽和脂肪、糖分和較少纖維的西方飲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這種飲食減少了微生物的多樣性,降低了有益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和真桿菌屬(Eubacterium)的數量,同時增加了Akkermansiamuciniphila菌的豐度,促進了T輔助細胞17(TH17)的活性。海南菌群移植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