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腸道、皮膚、口腔等各個部位,生活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其中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這些微生物在人體內組成了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而菌群檢測就是對這個生態系統進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菌群檢測是揭示人體內微生物生態系統的重要手段。通過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我們有望在預防和解決腸道疾病、改善健康狀況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真正地解碼菌群之謎,為人類健康事業帶來更多的福祉。菌群移植逆轉anti-PD-1難治性黑色素瘤患者對PD-1藥物產生應答!江西腹瀉使用菌群移植儀器
菌群移植在腸內腸外疾病的診療中逐漸顯示出應用前景,為了規范菌群移植操作,在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國國際醫療保健促進交流會加速康復外科分會、中國微生態診療創新聯盟和上海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專業委員會倡議下,我們根據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的臨床經驗,結合國內外文獻,制訂了《菌群移植途徑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中國共識》。本共識包括移植路徑的選擇、移植途徑建立的方法學、移植途徑建立的臨床應用和不良事件監測四個部分。廣東常見菌群移植**共識上海沃本為您提供專業菌群移植服務。
2013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糞菌移植應用于兒童,并將其納入復發性艱難梭菌診療指南;糞菌移植還用于相關性腹瀉、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和腸外相關性疾病如嚴重的過敏性疾病等。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兒科微生態學組2016年發布的《關于兒童糞菌移植技術規范的共識》中規定了開展糞菌移植需具備的基本條件:(1)獲得兒童糞菌移植所在單位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和批準。(2)具備熟練的兒童胃鏡或腸鏡操作技術、十二指腸空腸插管技術等。(3)具備糞菌移植的必要設備如生物安全柜、-80℃低溫冰箱等。(4)具有必備的實驗室檢測條件。
有證據表明,腸道中的共生細菌可幫助塑造肝臟***,從而幫助***病毒。腸道菌群在抵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糞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一種潛在的免疫調節療法。Ren等報道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繼續抗病毒治療期間,通過胃鏡(鼻十二指腸輸注的方式)進行FMT,每4周一次(1-7個療程),5名參與者中有4人乙肝e抗原(HbeAg)轉陰,對照組的13人繼續呈現HbeAg滴度陽性反應(p=)。一圖讀懂:菌群-腸-腦軸。
菌群移植應建立不良反應及處理流程:1.建立不良反應上報制度(2C)2.執行嚴格的入選和排除標準,FMT診療前評估并發癥風險(1C):(1)誤吸風險,如高齡、臥床、賁門關閉不全等高風險者禁用鼻腸管途徑,給予口服膠囊或結腸鏡FMT途徑;(2)腸源性風險,如全身及腸黏膜屏障功能嚴重受損應禁用FMT診療(1C)3.癥狀輕(以頭暈、惡心、胃腸道不適等為主訴)的患者,觀察即可(1C)4.中度癥狀對癥處理,不能緩解予以暫停FMT診療(2D)5.癥狀嚴重(由鼻腸管途徑導致的咽喉部疼痛、惡心、嘔吐等)者,對癥處理不能緩解,給予拔除鼻腸管,改口服膠囊、結腸鏡或灌腸移植途徑(2D)6.癥狀嚴重者,暫停或終止FMT診療并對癥處理;體溫≥39℃者需排除腸源性***(2D)7.懷疑腸源性癥狀時,立即終止FMT診療,檢測供體和受體糞便致病菌,留取血培養檢查,補液等診療(1C)8.極重度癥狀如并發生命體征異常者,立即終止FMT診療,同時針對靶診療(1C)關于兒童菌群移植的技術規范共識--上海沃本。甘肅菌群移植的適用人群
上海沃本為您解答關于菌群移植的各種問題?江西腹瀉使用菌群移植儀器
菌群移植臨床診療或緩解標準:1.復發性CDI:診療后8周臨床癥狀持續完全緩解(成型糞便<3次/d)和艱難梭狀芽孢桿菌A和B***陰性,受體菌群多樣性恢復至供體菌群多樣性50%以上(1B)2.慢性Constipati:診療后8周,完全自主排糞次數超過3次/周、腸道菌群多樣性恢復至供體菌群多樣性50%以上為改善;排便次數較診療前改善≥50%,但未達到改善標準者為有效(2C)3.克羅恩病(Crohnsdisease,CD):診療后12周臨床癥狀緩解,且菌群多樣性恢復至供體菌群多樣性50%以上。(1)緩解:CD疾病活動指數(AI)<150分為臨床緩解標準;(2)有效:CDAI下降≥100分(2C)4.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診療后12周臨床癥狀緩解,且菌群多樣性恢復至供體菌群多樣性50%以上:(1)緩解:UC的Mayo評分為0分(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復查見黏膜大致正常或無活動性炎性反應);(2)有效:Mayo評分≤2分,其中內鏡的子項目≤1分(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復查見黏膜輕度炎性反應)(1C)江西腹瀉使用菌群移植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