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M系列手術顯微鏡依托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四川成都科奧達光電強大的光、電設計實力,參照德國OPTON手術顯微鏡機身結構,自行研制和開發出來的、完全適合中國市場的高級檔次手術顯微鏡,ASOM系列手術顯微鏡遠銷國內外各級用戶經過二十多年的技術改進和市場運作,已建立了完善的手術顯微鏡與裂隙燈顯微鏡的開發、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在國內有很好的口碑。公司不斷創新思路,除了在原有優勢產品生產改進上加大投入外,更加致力于新品研發,加強品牌建設。新產品不斷推向國內市場,并出口海外。公司上下有信心通過合理規劃和積極努力在未來五年成為國內手術顯微鏡領域的前列企業,并在整個光電光伏產業取得豐收,努力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為加快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貢獻力量。成都科奧達ASOM手術顯微鏡在口腔科的用處,可提供2-27倍的放大倍數,預防口腔醫生的職業病。成都醫用手術顯微鏡購買
初期的手術顯微鏡存在著許多缺點,如機械整體的穩定性不好、不能移動、物鏡的照明不同軸和發熱、手術放大視野狹小,等等。這些都是限制手術顯微鏡被更廣應用的原因。在以后的三十余年間,由于外科醫生和顯微鏡制造廠商的良性互動,不斷改進手術顯微鏡的性能,先后開發出了雙目手術顯微鏡、屋頂懸吊式顯微鏡、變焦鏡頭、同軸光源照明、電子或水壓控制關節臂、腳踏控制,等等。在1953年,德國公司生產出耳科的系列手術顯微鏡,特別適用于中耳和顳骨等深部病變的手術。在手術顯微鏡性能不斷得到改進的同時,外科醫生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改變,如德國醫生Zollner和Wullstein就規定:必須適用手術顯微鏡來做鼓膜成型術。從1950年代以后,眼科醫生逐漸改變了只使用顯微鏡做眼科檢查的做法,將耳科手術顯微鏡引進到眼科手術中,此后,手術顯微鏡在耳科和眼科領域得到更多的應用。四川顯微鏡價格重慶手術顯微鏡購買聯系成都科奧達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放大系統:手術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取決于4個因素:物鏡焦距、鏡筒長度、目鏡放大倍數和分級或連續變倍數。放大倍數和視野:物鏡焦距、鏡筒長度和目鏡放大倍數確定后,顯微鏡的實際放大倍數取決于變倍數,術中可根據手術靶組織的大小選用。變倍方式有兩種:連續變倍式(zoom式)和分級變倍式(分6、10、16、25和40等5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不同,視野大小也不同。放大倍數愈大,視野愈小。視野直徑(mm)=200/放大倍數。手術設備的進步、手術醫生的鉆研、手術入路的改進……共同促成了世界神經外科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未來,人類戰勝將有更大希望。
由于神經外科手術的特殊性,手術顯微鏡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稍晚于耳科和眼科,神經外科醫生也在積極地學習此項新技術。當時手術顯微鏡的使用主要是在歐洲,美國的眼科醫生Perrit于1946年首先將手術顯微鏡從歐洲引入美國,為美國的神經外科醫生使用手術顯微鏡奠定了基礎。從尊重人的生命價值角度出發,任何用于人體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器械都應該進行前期的動物實驗和術者的技術培訓。1955年,美國神經外科醫生Malis使用雙目手術顯微鏡做了動物的腦手術。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神經外科醫生Kurze在觀摩了耳科顯微鏡手術以后,在實驗室內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學習使用顯微鏡的手術技術,于1957年8月使用耳科手術顯微鏡為一名5歲兒童成功地做了聽神經瘤手術,這是世界上首臺顯微神經外科手術。隨后不久,Kurze用手術顯微鏡為這名兒童成功地做了面神經-舌下神經吻合,病兒恢復極好,這是世界上第二臺顯微神經外科手術。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將經典神經外科“腦葉范圍手術”,推向“病灶性手術”水平,盡量減少干擾腦組織。
過去根管手術技術,單憑個人臨床經驗,只憑意念、不能言傳,多憑感覺,缺乏把握。借助顯微鏡打破了多憑感覺的狀況,可以使臨床醫生看到以前從沒看到的更多更詳盡的景象。通過顯微鏡可以看到根管壁和根尖的情況,根管口的位置和根管的形態,側副根管的情況,根尖孔形態與根尖穿孔情況,在顯微鏡下可施行根管預備、疏通鈣化根管、超聲波根管手術,取出根管內異物(如斷針等)、根管充填甚至做根尖切除。傳統的根管手術是牙齒鉆了洞之后,醫生憑肉眼和經驗在髓腔內尋找根管,而髓腔深部及根管內視野很暗,觀察不清楚,對于結構簡單的牙齒問題不大,而對于慢性病變的牙齒以及年紀較大的人的牙齒,髓腔及根管會發生鈣化,也就是里面的腔隙會變小,并且有一些硬組織會堵塞,根管口會很隱蔽,這時要找到根管,就像在堆滿雜物的黑屋子里找個小東西一樣困難。牙科顯微鏡有良好的照明及放大功能(2至30倍),能使髓腔和根管內看得很清楚,提高手術的精確性,成為現代根管手術的有效工具。四川眼科手術顯微鏡購買聯系成都科奧達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上海顯微外科手術顯微鏡報價
云南顯微外科手術顯微鏡購買聯系成都科奧達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成都醫用手術顯微鏡購買
在1893年,發明了雙目顯微鏡,主要用于醫學實驗室中的實驗觀察,以及眼科領域的角膜和前房病變的觀察。在1921年,在經過實驗室研究動物內耳解剖的基礎上,瑞典耳鼻喉科醫生Nylen使用自己設計、制造的固定式單目手術顯微鏡做了人的慢性中耳炎手術,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顯微手術。手術顯微鏡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稍晚于耳科和眼科,神經外科醫生也在積極地學習此項新技術。當時手術顯微鏡的使用主要是在歐洲。1968年,以瑞士學者Yasargil為表示的神經外科學家首先開展在顯微鏡下進行手術操作,由于手術視野放大及良好的照明,使得手術精確性大為提高,臨近組織的損害機會明顯減少。許多原來不能做的手術如今成為現實,原來的手術禁區正逐步打破。腦深部病變、腦干**、脊髓髓內**等許多疑難病癥,前人束手無策,如今在顯微神經外科時代許多問題得到了解決,這真是神經外科手術史上的一項重大技術改變。成都醫用手術顯微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