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朱村社區居委會[440183003001]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朱村村委會[440183003200]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龍崗村委會[440183003201]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龍新村委會[440183003202]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聯興村委會[440183003203]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丹邱村委會[440183003204]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山角村委會[440183003205]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山田村委會[440183003206]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南崗村委會[440183003207]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橫朗村委會[440183003208]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神崗村委會[440183003209]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鳳崗村委會[440183003210]
- 廣東省增城市朱村街道秀山村委會[440183003211]
長途區號:020 | 郵政編碼:510000 | 面積:93.9平方公里 |
車牌號碼:粵A | 行政代碼:440183 | 人口:3.2959萬人 |
隸屬政區: 增城市 | 行政級別:街道 |
朱村街位于增城市中部,東距增城市中心14公里,西距廣州市45公里,南距深圳100公里,廣汕公路貫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全街所轄范圍東靠荔城,西鄰中新,南接新塘、石灘,北連小樓,總面積93.9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共152個村民小組(經濟合作社),總人口32959人。
朱村因元末明初朱姓人由南雄珠磯巷遷來聚居成自然村而得名。朱村在1949年屬增城縣第三區,1956年為朱村鄉,1958年并入中新公社,1961年從中新公社劃出設立朱村公社,1983年改稱朱村區,1986年改為朱村鎮,2004年2月,朱村撤鎮改街,成立朱村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朱村鎮的轄區范圍。
氣候:朱村街地勢北高南低,低山丘陵占57%,平原占40%,水域占3%。朱村街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夏長冬短。西福河自北向南流經該地。
工業:近年來,朱村街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工業強街”戰略,著力打造南部橫塱工業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盤活閑置土地為突破口,堅持內外并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渠道,第一、二、三產業各項經濟指標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在盤活土地資源的同時,抓好了項目的策劃和規劃指引,引進和發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優質項目和生產骨干項目。引進了廣州永輝紙業有限公司、廣州聯增電器設備有限公司和廣州翔駿銅業有限公司三個重點項目,將為朱村街持續發展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全街共有120多家企業,逐步發展形成汽車配件、精細化工、電腦刺銹、制罐印鐵、電子玩具、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2008年全街工業總產值367033萬元(現行價),同比增長16.97%;固定資產投資16625萬元,同比增長27.52%;兩稅總收入7334萬元,同比增長18.6%。全街城鄉用電量累計為995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6%。
農業:朱村街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以種植水稻為主,是名聞遐遠的“增城絲苗”的原產地。為了發揮原產地的優勢,2002年建成了占地面積達10000畝的朱村萬畝優質水稻示范區。該示范區以農田標準化、生產機械化、技術規范化為原則進行規劃建設,是廣州市重點的農業示范基地之一。朱村街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初步形成了優質水稻、蔬菜、果樹、水產、畜牧等五大農業生產基地。全街水稻種植面積33429畝,總產10517噸,畝產315公斤;蔬菜全年復種面積62996畝,總產104409噸;家禽以飼養白鴿為多,產量140萬對,三鳥飼養量25萬只,生豬飼養量50397頭。據統計,2008年農業產值達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億元,同比增長4%,農民年均純收入5972元,比上年增長9.5%。
朱村街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網絡技術,實施農業科技信息網絡“村村通”工程,為農戶廣泛發布農業信息,從而暢通農產品銷售流通渠道,解決了農產品難賣的問題。
新農村建設方面: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要求,著力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程、農民就業工程、農村教育工程、新農村的規劃建設工程、農村財務監管體系工程、精神文明建設和維穩防控工程等“六大基礎工程”的實施,促新農村建設邁大步。2005年以來,完成了丹邱新河、秀山曾屋、鳳崗官莊等新村改造,建設了秀山曾屋、鳳崗官莊等2條文明示范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村道29公里,大力推進城鄉清潔美工程建設,改善了農村環境。
生態旅游方面:朱村街丹邱大崗村、山角村、聯興村、龍崗村、龍新村、朱村村位于廣汕公路以北,地理區位和交通條件得天獨厚,人文、歷史和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原生態森林、植被、濕地、瀑布、飛泉、禽鳥、古樹名木、歷史文物、古村落等均保護良好,山上四季分明、山下四季如春,是一個天然的生態園。朱村正充分利用北靠白水山,南部與朱村農博園、萬畝農業生產基地連成一片的資源優勢,通過整合西北部的聯興村紅玉濕地、山角村百年懷荔園、白水山、農博園、果蔬科研種植基地等旅游資源,把朱村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真正建設成觀光農業生態旅游區。
社會各項事業:牢固樹立民生為重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廣州市委、市政府“66條惠民措施和17條補充意見”,不斷增強朱村人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在教育方面,大力推進了麻雀學校的撤并工作,進一步集中資源,努力提升辦學水平。2005年以來,累計投入教育的軟硬件建設1972萬元。全街共有16所中小學,包括2所中學、9所小學,1所民辦大學——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該學院由民營企業松田有限公司與廣州大學合辦,學院校園占地面積829畝,建筑面積12多萬平方米,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學院設有6系1部,2005年1月,學院順利通過了教育部專項檢查,并獲得好評。學院系面向全國統一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層次為全日制普通本科,學制四年。在文化體育方面,不斷完善街文化站的各項硬件建設,街內建有省級達標文化站和文化活動廣場、圖書館。大力推進農家書屋以及農村各項文體設施的建設,2005年以來,共建成農村籃球場26個,并且配套建設了一批文體設施。在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方面,全街有衛生院1間,服務性戒毒所1間。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扎實推進農村衛生站建設;農村救濟標準從原來月人均150元,提高到月人均210元,城鎮低保救濟標準從原來月人均300元提高到月人均330元。在計生方面,計生工作一直保持在全市的前列,在社會治安方面,堅持打防結合,群防群治的方針,大力推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注重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群眾自覺遵守法紀的意識,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