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金星村委會[520122201201]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林豐村委會[520122201202]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團元山村委會[520122201203]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小堡村委會[520122201204]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柏香山村委會[520122201205]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文安村委會[520122201206]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豬場村委會[520122201207]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田沖村委會[520122201208]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鹿窩村委會[520122201209]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西山村委會[520122201210]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新寨溝村委會[520122201211]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聯合村委會[520122201212]
- 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勝利村委會[520122201213]
長途區號:0851 | 郵政編碼:551100 | |
車牌號碼:貴A | 行政代碼:52012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息烽縣 | 行政級別:鄉 |
一、概況西山鄉位于息烽縣城西部,距縣城6公里,東抵永靖鎮,南鄰青山苗族鄉、石硐鄉,西接九莊鎮、鹿窩鄉,北連小寨壩鎮。全鄉面積74.1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4283畝,其中田8526畝,土5757畝,人均耕地0.87畝。轄13個行政村,102個村民組,總人口4362戶16960人,農業人口16552人,非農業人口408人。有農業勞動力9679個,其中男勞動力5082人。2005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26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2850萬元,第二產業8360萬元;第三產業1240萬元。財政總收入481萬元,糧食總產量6889噸,人均純收入2340元。二、交通、通訊、信息狀況交通狀況:息九、金馬公路貫穿全境,距川黔鐵路3公里,距210國道2公里,貴遵高等級公路通過團園山、林豐、小堡三個村。全鄉實現了村通公路率達100%,組通公路率達65%。通訊信息設施狀況:鄉境內程控電話全面開通,現已安裝程控電話850門,移動電話2386門。農村用電戶達100%;村通用戶1230戶,通閉路電視涉及4個村350戶,電視覆蓋率達95%。人飲工程狀況:全鄉已建人畜飲水工程21處,凈水廠1個,解決了4182人飲水難問題。三、產業發展狀況1、農、牧、林、漁生產狀況西山鄉農業生產以糧食種植和畜牧養殖為主,畜牧養殖以豬、牛、雞飼養為主;2005年,全鄉年末大牲畜存欄2987頭(匹),大牲畜主要為役畜。其中牛2765頭,馬222匹,生豬年末存欄7191頭,年內出欄9349頭,家禽年末存欄27963只,年內出欄52586只。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淡季蔬菜(兒菜)為主。2005年,糧食總產量6889噸,油菜總產量725噸。柏香山農業科技示范園前期工程已投資80多萬元,建成生態漁業1200畝,集科技、生態為一體的觀光型農業雛形基本形成。鄉境內有森林面積23971.3畝(其中原始森林3000余畝),疏林地8545畝,灌木林6733.6畝;幼林地4951畝;荒地7618.7畝;天然草地8985.8畝;跡地112畝。森林覆蓋率為43.6%。林區內有國家一類保護植物紅豆杉、馬褂木等。木材蓄積量為94423立方米,主要有松、杉、柏香等品種。2、能源及礦產資源狀況西山鄉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和硅石,煤的儲量300萬噸以上,發熱量都在6600大卡以上,主要分布在金星村;硅石儲量2億噸以上,含量在97%以上,主要分布在鹿窩、新寨溝、聯合、勝利、西山、團元山等村。3、水利資源全鄉水利資源豐富,魚簡河水庫座落我鄉,底寨河、小鹿窩河、勝利河貫穿全境,水域面積855畝。有山塘5口,小二型水庫1個。4、旅游資源西山鄉旅游資源豐富,有被稱為“南來第一山”的西望山,曾是明清以至民國時期西南佛教圣地,山間有聞名遐邇的“鳳池傳燈”、“瞿曇問道”等八大景;有“瞿曇寺”、“知非寺”、“鳳池寺”等八大廟和“玉乳泉”、“萬卷書”、“公公背媳婦”等二十四小景觀。另外還有風景優美的團元山侏羅紀生態帶、景象萬千的紅魚洞、涼風洞、流洞等地下溶洞,山、水、林、洞渾然一體,極具開發價值。5、氣候資源西山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年均降雨量1168.3mm,無霜期276天。6、鄉鎮企業概況2005年引進的興科鋁業項目已辦理入駐手續,建設工作已啟動。座落在林豐村的新興造紙廠,年總產值達90萬元,頁巖磚廠年產量達1200萬塊,產值200多萬元。另外還有周家田煤礦、各村砂石廠、養殖場等企業。2005年全鄉鄉鎮企業增加值2493萬元,工業增加值1550萬元,鄉鎮企業實交稅金達160萬元。7、扶貧開發已建人畜飲水工程21處,凈水廠1個,解決了4182人飲水難問題;幫助特貧困學生270人次重返校園,聯系助學款35029元;發放小額扶貧貸款200多萬元,建楊梅基地2000多畝,發展生態漁業1209畝,扶持800多戶農戶發展種養殖業,實施串戶路工程22個村民組,共39公里,惠及農戶761戶2982人。目前,根據省市新貧困標準,西山鄉仍有貧困村7個,貧困人口3019人,其中924—629元低收入人口350人,628元以下未解溫飽問題的333人。有危房及無房戶1110戶。8、可投資項目①、水資源豐富,境內有貫穿全境的底寨河、小鹿窩河、勝利河,這些河流均無污染,其流域面積在鄉內達20平方公里以上,具有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優勢;②、有儲量在2億噸以上,含硅量97%以上的優質硅礦可供開采;③、西望山白茶基地1000畝;④、柏香山、小鹿窩2000畝優質米生產基地;優質米加工;⑤、西山中藥材生產基地7500畝;⑥、興辦蔬菜(兒菜)、食品加工廠;⑦、竹園基地1000畝;⑧、楊梅基地2000畝。四、鄉的發展思路總體思路是:堅持“農業穩鄉、工業強鄉、科教興鄉、旅游富鄉、依法治鄉”戰略,以“四發揮、三發展、兩抓好、一實現”為基本工作思路(即發揮交通優勢、發揮旅游資源優勢、發揮農業資源優勢、發揮工業小區優勢、發展旅游經濟、發展特色農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實現強鄉升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作全局,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力營造和諧西山。 2006年主要奮斗目標:國內生產總值14200萬元,增長12.7%。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3080萬元,增長9.6%;第二產業總產值9738萬元,增長13.8%;第三產業總產值1382萬元,增長11.8%;地方財政收入410萬元,力爭有新的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90元,增長14.69%;村民自治率達到61%,生育政策符合率達92.5%,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圍繞總體思路和目標,2006年著重采取以下八條措施: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提高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上有新的突破。1、立足西山優勢,抓住當前面臨的農村政策最優,農民負擔最輕,農業發展環境最好的重要機遇期,在抓好常規農業的同時,拉長農業產業鏈,鞏固和擴大肉牛、二雜母豬養殖基地,不斷壯大養殖規模,惠及更多的農戶。2、進一步加大投入,抓好“十基地”“一園”建設。即“無公害蔬菜基地、林白茶基地、苦丁茶基地、肉牛養殖基地、楊梅基地、生態漁業基地、辣椒基地、優質米基地、千畝梨園基地”和“柏香山農業生態示范園”。以此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鄉的經濟總量。3、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依托縣內味美、苗姑娘等以及縣外市場,繼續實施兒菜、辣椒、蘿卜等訂單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4、用活農村勞動力資源,著力于民生為先,素質為本,把創業作為富民的根本途徑,加大農民技術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努力拓寬農民基本增收門路,積極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推進共同富裕進程。二、繼續推進“工業強鄉”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積極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項目推進的有力保障,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全力營造“重商、親商、安商”的良好氛圍。把非公有制經濟放在領先地位,采取“引導、扶持、鼓勵”措施,提升二產比重。加快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全力協助息烽鋁廠、新科鋁業加快建設進度,早日達產。 三、大力開發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為西望山開發創造良好條件。樹立大旅游觀念,依托鄉內團員山、西望山、底寨河、魚簡河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全力打造西山鄉村旅游品牌,建成集山水風光、佛教文化、休閑度假、觀光農業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重點在文閣大橋至五色樹,文閣大橋攔水壩至底寨河與息烽河交匯點兩段實施鄉村旅游開發。 四、加強財稅金融管理,確保財政稅收實現穩步增長。 把財源建設作為發展經濟,強鄉富民的頭等大事來抓,努力培育新稅源,應收盡收。嚴格預算和收支兩條線管理,提高資金的運行質量和效益。積極做好信貸協調服務工作,確保支農信貸資金的有效投入。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一是抓好小城鎮建設。合理布局建設用地、住宅用地、農業用地和生態用地,依托西山衛星城鎮和扎南公路等優勢,結合西山旅游開發沿著南北擴展、新建農民新村、舊集鎮改造,啟動柏香山小城鎮新型農民社區建設。二是加快農田水利、鄉村公路等基本設施建設,重點抓好以柏香山壩區為主,輻射小堡、文安兩個村的農業綜合治理,完成底寨小河的河道治理,維修溝渠15條46.8公里。六、統籌兼顧,確保社會各項事業協調健康發展。鞏固“兩基”、“普實”成果,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推進中小學標準化建設。繼續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工作,力爭參保率在去年的基礎上有新的提高。鞏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成果,提高計劃生育工作的整體水平,繼續推進“三結合”、“村為主”、“村民自治”工作進度,確保村民自治率達60%以上,生育政策符合率達93%以上。認真落實社會保障和優撫安置各項政策,切實解決弱勢群體溫飽問題,鞏固殯改工作成果。七、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核心,全面加強黨的建設。1、認真組織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2、全面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黨內監督,常抓黨員干部、職工的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3、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抓好黨員發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強化“遠程教育”、“雙帶”致富、“雙千”工程工作,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4、抓好鄉級換屆選舉工作,認真貫徹執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用好的作風選作風好的人,為鄉的發展充實中堅力量。 八、狠抓社會穩定,打造平安西山。一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群防群治長效機制,堅持排查、調解、防范、綜治相結合,健全社情民意信息網絡。二是繼續加強信訪工作,積極推進依法信訪,依法治鄉工作,及時處理信訪問題,抓好扎南公路的協調服務工作。三是高度重視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積極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企業生產安全、消防安全的檢查整治力度,健全應急預案。四是深入“平安西山”工作進程,扎實開展“無毒鄉”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