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9-10-8 9:22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國家支付公司(NPCI)正在考慮對使用印度統一支付基礎服務(UPI)的移動支付服務商設定33%的市場份額上限。此舉是在谷歌支付逐漸在印度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之后做出的。這一舉措可能會影響到阿里巴巴、小米等在印度提供移動支付服務的中國公司。
據報道,根據移動互聯網市場研究企業Sensor Tower統計的數據,谷歌支付和沃爾瑪的PhonePe是去年全球下載量最大的互聯網金融應用軟件。
行業報告顯示,它們占到了占印度UPI支付交易(即使用上述的基礎服務)的三分之二以上。阿里巴巴支持的Paytm公司排名第三(Paytm在2018年年底之前一直是印度移動支付市場的第一名)。
在谷歌和沃爾瑪擴大份額的同時,包括印度國家支付公司的BHIM在內的許多其他支付應用的市場份額正在減少。
印度國家支付公司是一個聯盟式機構,由印度儲備銀行創建,旨在通過統一的移動支付基礎服務實現多個銀行之間的無縫移動支付。
兩年前,印度儲備銀行看到商業銀行推出的移動支付服務市場接受度不太活躍,于是就允許谷歌使用UPI平臺進入印度支付市場。
據悉,印度政府熱衷于推動可以追蹤的移動支付交易,擴大金融開放包容性,從而促進本國經濟增長。
但現在,印度政府似乎在雙重考慮美國兩大公司的寡頭壟斷可能性,谷歌和沃爾瑪這兩家公司依靠印度獨特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支付。如果上述的的市場份額上限得以實施,這將是迄今為止遏制印度大型科技公司的最重大反壟斷行動之一。
谷歌在印度的高管很快通過媒體發表聲明,希望阻止這個新政策。谷歌表示這將扼殺印度科技市場的創新,并違背印度政府在移動支付市場投資數億美元、開拓這一市場的目標。
谷歌表示,此舉將阻止新消費者選擇使用他們喜歡的支付軟件。
下一步,印度如何具體實施市場份額上限,避免損害優秀支付公司的利益,尚不得而知。
監管困境
印度國家支付公司的舉動和谷歌的反應在印度凸顯了一個全世界監管者都在努力解決的兩難問題:如何從大型科技公司帶來的互聯網轉型中獲益,同時又不讓領先公司占據主導地位,以免他們濫用支配地位,損害市場公平競爭。
到目前為止,歐盟反壟斷機構“歐盟委員會”已經對谷歌罰款93億美元,原因包括操縱搜索結果來推銷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在與廣告商的合同中排擠競爭對手等等。
上月,美國大約50個州的總檢察長對谷歌的“潛在壟斷行為”及其對小公司的影響展開了調查。eMarketer估計,這家市值8200億美元的搜索巨頭主導著全球網絡廣告市場,占據了全球網絡廣告支出的近三分之一。
加上在印度的支付交易,谷歌在了解消費者、操縱行為和幫助廣告商鎖定消費者方面處于更有利的地位。全世界的消費者都喜歡搜索、支付、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等“免費服務”的便利。但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他們對自己的個人隱私數據和上網信息缺乏控制。
受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法》的啟發,印度政府正在醞釀一項數據保護法。但尚不清楚印度將會采取怎樣的一種的中間立場,既不是歐洲對科技公司的嚴格控制,也不是美國的自由放任。
“鼓勵企業家精神和自由創新符合印度的戰略利益。你不能有嚴重違反這一點的法規,因此,將這一目標表述得和保護公民的基本隱私權一樣清楚是非常重要的。”印度科技專家舒克拉(Punit Shukla)如此表示。這位專家是政府智庫NITI Aayog的人工智能國家戰略的合著者,目前作為全球技術監管項目負責人在世界經濟論壇工作。
他指出的另一個灰色地帶是要求全球科技公司將印度公民的數據存儲在本地的呼聲。“這一論點不必要地帶有民族主義色彩。
舒克拉說:“即使所有數據都存儲在本地,隱私也可能受到侵犯。我們還應該看看,如果其他國家采取類似政策,我們的初創企業是否會在全球市場受到阻礙。”
隱私與其說與數據存儲在哪里有關,不如說與數據存儲的內容以及如何加密、處理和共享有關。盡管監管科技公司以防止壟斷和保護消費者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尚不明確。
在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抵制中,人們很容易忘記谷歌如何推動了印度移動支付的起飛。據悉,谷歌支付于2017年9月18日在印度推出,隨后獲得了快速發展。
在谷歌支付推出之前,雖然印度移動支付公司Paytm、PhonePe、BHIM和其他軟件也相繼采用了UPI基礎支付服務,但是2017年8月,UPI移動支付交易量只有可憐的160萬次。
據悉,在谷歌推出服務后,UPI月度交易在2017年9月幾乎翻了一番,達到3000萬,2017年11月突破1億,一年后達到5億大關。印度國家支付公司的數據顯示,上個月這個數字是9.55億。
據悉,在金額比較高的支付交易中,UPI支付占有更大比例,超過了其他數字錢包。上一財年,移動錢包交易的總額為1.84萬億美元,但是UPI支付交易的交易額幾乎是這個數字的五倍。但是,如果市場領先的UPI支付公司受到市場份額限制,像Paytm這樣的數字錢包可能會卷土重來,占據主導地位。
人們可以將UPI的崛起歸因于大型科技公司通過現金返還來獲得用戶的資金實力。但這與用戶友好的界面和用游戲化策略吸引用戶有很大關系,比如谷歌支付的“刮刮卡”。用戶在進行轉賬之后,會收到刮刮卡,并按照說明進行操作就有可能獲得現金獎勵。
印度方式
“美國科技公司已經開始更好地理解印度消費者。谷歌和亞馬遜做的最好,另外Facebook旗下的聊天和支付工具WhatsApp雖然受到加密技術的限制,但是也開始了解消費者。”印度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初創公司Setu的聯合創始人薩希爾·基尼(Sahil Kini)說,他之前是印度一個技術團隊的成員,該團隊開發了Aadhaar和UPI基礎網絡。
“谷歌正在推出專門針對印度的應用。印度的谷歌支付不同于其他國家。他們成立了一個部門,為所謂的下一批十億用戶開發產品,其中一半將來自印度。”
隱私監管者還需要深入了解用戶的行為,以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目前正在美國大學研究互聯網治理的通信顧問埃麗卡·迪亞·巴蘇(Erica Diya Basu)發現,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倡導隱私保護的印度民間機構社會也已經深入到用戶層面,了解他們是如何與科技互動。
“這個空間存在著大量來自法律和科技領域的人。”她說:“直到去年,社會和行為科學領域的其他人才被納入這場辯論。”
印度有機會創建適合其社會和經濟的自己的科技監管框架,就像在公民身份證和移動支付方面一樣。做好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印度是中國之外全世界第二大的互聯網市場。
中國支付廠商
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獲得成功之后,開始把經驗移植到了印度,阿里巴巴旗下的Paytm過去曾是印度支付市場的主導者,但是目前市場地位受到了威脅。
此外,阿里巴巴還利用Paytm的品牌優勢推出了一個電子商務平臺,但是目前獲得多少市場份額還不得而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印度電子商務市場已經被美國兩大零售巨頭主導,分別是亞馬遜印度公司和收購了Flipkart(印度最大電商網站)的沃爾瑪公司。
另外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在過去幾年中開發印度市場獲得巨大成功,在排名前五的廠商中,除了三星電子之外均是中國品牌,小米公司在多個季度還搶走了第一名的位置。
利用智能手機的市占率優勢,中國手機廠商也開始推出移動支付在內的互聯網服務,比如小米公司此前在印度啟動了“小米支付”,可以充話費、支付各種家庭賬單等。
小米支付在印度的用戶規模和市場份額,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