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9-10-18 9:18
云聚中衛,數見未來。
10月16日,由人民網、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中衛市人民政府主辦,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數據、寧夏中關村產業園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2019云天大會在寧夏中衛市舉行。
集眾智,謀新篇。這一天的中衛,大咖匯集、高峰論劍,來自全國各地云計算領域的學界精英、專家學者為“沙漠水城”帶來國際領先的發展理念,多角度詮釋最新技術進展和市場趨勢,為中衛占據潮頭、創新賦能提供難得機遇,創造出澎湃、強勁的現實生產力。
昔日戈壁荒漠 今夕云天中衛
“天上不飛鳥,風吹石頭跑”曾是中衛的真實寫照。中衛的傳統產業占比較高,全市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占比達到76%以上。2013年,云計算產業讓中衛看到了機遇,搭上了信息產業的高速列車。
如今的中衛,是一座環境優美、開放包容、活力四射的文化之城、創新之城、綠色之城。在這里,不僅有沙坡頭“沙河共舞”的自然奇觀、古人類文明足印“大麥地巖畫”,還有“風起云涌”的西部云基地。
中衛不靠邊,不沿海,發展云基地優勢在哪?于10月16日在寧夏中衛市舉行的2019云天大會主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隋靜表示,寧夏地處中國大陸的幾何中心,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的區位優勢明顯。中衛市政府搭建西北云基地平臺,已經成為支撐服務內地,對接輻射“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節點城市。
大會現場,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說,寧夏中衛市通過搶抓建設西部云基地機遇,依托寧夏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入貫徹黨中央綠色發展的戰略部署,以云計算產業帶動了中衛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穩步發展,經過全市人民不懈努力,昔日的中衛戈壁荒漠,已經發展為中國互聯網“大腦”并備受世界矚目的西部云計算基地——云天中衛。
梧桐已栽下,鳳凰是否會引來?“中衛云計算產業累計完成投資64.7億元。今年1-8月份,完成投資8.3億元,增長123.5%,已建成亞馬遜合作數據中心、中國移動、美利云、中國大數據中心。規模加速擴張,目前累計安裝機架8774,安裝服務器18.1萬臺,服務器裝機能力超過了20萬臺。”中衛市市長李曉波在推介中衛市云計算產業時自豪地說。
同時,李曉波表示,目前亞馬遜、中國移動、美利云等數據中心業務持續向好,三星、小米、美團等用戶相繼落地。國家衛健委、應急管理部、公安部、文化旅游部、殘疾人基金會、信息中心的大數據業務已確定落戶中衛,西部云基地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
目前,奇虎360、美利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浪潮、美團等140多家云計算及配套企業落戶本地。云計算產業已成為全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轉型追趕的重要引擎、創新創造的重要源泉,中衛已將黃沙戈壁變為創新發展新熱土。
點沙成金 云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幾年前說起中衛,更多的人還是停留在沙坡頭、騰格里邊緣、防沙治沙的印象中,關鍵詞基本都與“沙”有關,可見中衛并沒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何發展是中衛所面臨的一條艱難之路。
幾年后,一朵“云”在這里騰空而起。有很多人不禁問到,為何要選這條路?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給出了答案,她表示,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呈爆發式增長,以開闊的思維視角、顛覆式的技術革新、跨越式的發展速度,全方位、全角度影響著我國的各個領域,互聯網時代改變著經濟格局和社會治理模式。近年來在信息化建設中,不斷涌現出的數字地球、數字城市、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這標志著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了現代商業的基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經濟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了必然。
目前,云計算市場規模保持多年高速增長,技術和產業生態日臻完善,應用范疇正從互聯網行業向制造、能源、交通、政務、金融等更多行業領域滲透,已成為提升我國信息化發展水平、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未來,容器、微服務、開發運維一體化等新技術、新模式將為云計算發展帶來新的活力,5G、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與云計算的融合發展也將日趨深入。云計算技術創新和產業格局調整的步伐將不斷加快,發展空間更為廣闊,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方面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董大健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分析,大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源頭,也是數字社會、人工智能的基礎支撐,涉及到完善的數據處理過程,是信息系統信息生態鏈。數據是寶貝,每個地方都產生存在數據。
長江學者張艷寧提出,目前大數據重新定義了財富。據統計,數據量目前呈爆炸式增加,大數據的信息量十分龐大,價值也是巨大的,客觀世界將以數據的方式在數字世界里呈現出來。在數字世界里,數據就是基本的材料,數據核心、關鍵數據和關鍵核心的掌握程度,成為真正財富和價值的體現。
發展前景好、空間廣闊、大趨勢、必然……參加2019云天大會的專家學者對云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把“庫”建起來 把“數”聚起來
中衛用短短六年時間完成了蛻變,破繭成蝶,未來,中衛市如何穩扎穩打地走好這條路?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隋靜建議,寧夏應夯實網絡基礎,打造良好的云計算產業發展環境,加大對云計算企業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務效率。同時還要深化業務應用、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的普及應用;提升合作水平,搭建區域協作機制,鼓勵區域運營、科研制造、信息服務和金融投資等各類企業積極開展務實合作。
“未來寧夏將堅持創新驅動,推進數字寧夏建設,支持企業建設技術中心,搭建開源設計,做好產學研用,提升核心競爭力。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打造產業生態體系,支持企業建立行業云平臺、雙創平臺產業聯盟。積極開展大數據試點示范,工業互聯網、企業上云,延長產業鏈條。加強各級部門溝通協調,合力促進產業發展。完善產業政策,做好產業發展規劃,給予大數據企業電價、網絡、財稅、人才等政策資金支持,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趙旭輝說。
中衛市市長李曉波表示,中衛將營造更優環境,出臺云天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設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基金。整體打造水網、電網、信息網,打造云基地基礎設施升級版。創造更大的商機,圍繞云天中心建設,聚焦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發展三大云運營體系,帶動云計算產業聚集發展。
在中衛市西部云基地的旁邊,就是大麥地巖畫,一萬年前先輩們在這里刻石頭、做巖畫,留下了古代的“數據庫”。今天也是在同一個地方,中衛用新技術建設新一代數據中心,打造現代的數據庫,引入了亞馬遜等龍頭企業點沙成金,構建核心的云計算產業鏈,推動中衛技術升級高質量發展。
一個產業激活一座城市。風吹石頭跑的中衛擺脫“不沿邊”“不靠海”的瓶頸,實現“逆襲”。中衛市委書記何健表示,中衛市憑借地理、地質、能源、土地、氣候等資源優勢和“零距離、保姆式、一條龍”優質政務服務,走出了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發展高精尖產業的嬗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