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9-10-22 9:8
2019年10月20-22日,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隆重召開。21日上午9時,位于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B5-2F號展廳,一場題為「預見未來 數創價值」的移動互聯網數據新生態產業對接會如期舉行。本次大會由專注于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商業智能服務商QuestMobile承辦,CEO陳超在會上發表精彩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是QuestMobile的CEO陳超。很榮幸能夠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些QuestMobile關于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數據和分析。
之所以今天能夠站在這里和各位領導和專家同臺分享觀點,我想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QuestMobile是目前中國唯一有能力同時提供移動應用和小程序數據洞察的服務商,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們每天都在用海量的數據分析結果記錄著這個互聯網時代;目前國內Top100的互聯網公司都在使用我們的數據分析,從而更好地理解市場的發展和消費者行為變化,同時,我們在全球為超過100家頂級投資機構提供決策依據。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分析結果使得這個時代的偉大進展得以詳細地記錄。
2019年對中國和對互聯網行業。對于中國,不僅因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的70周年,也是因為在這一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將第一次突破60%,如果匯率不出現大幅波動的話,中國的人均GDP很可能將首次突破一萬美金大關。對于互聯網行業,今年是互聯網誕生 50 周年,如果從1994年中國第一次接入全球互聯網算起,2019年剛好是中國互聯網的第二十五周年。這二十五年里,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我們可以簡單地回顧一下這二十五年:
從1994年首次接入全球互聯網開始,到二零零四年的第一個十年,中國互聯網完成了初步的布局,在這十年里有了第一波互聯網公司的上市浪潮;
從2004到2014年的第二個十年中,中國成為了世界互聯網用戶規模最大的國家,網民滲透率逼近50%。中國互聯網逐步發展成熟,各種商業模式百花齊放。
在2014年,4G開始商業化,也迎來了移動互聯網的大爆發。大家可能還記得,在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將近四億部,從那個時間開始,國產手機開始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青睞。取得進展的不僅僅是國產手機,從商業模式上來看,最近的五年我們已經擺脫了對海外商業模式的學習,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模式開始發展起來,比如我們的電子支付、短視頻以及新零售,在這些領域,我們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引領全球趨勢。
在2014年,我們看到全球市值最高的二十家高科技公司當中,美國占到了十三家,中國四家,日本兩家,韓國一家,還是一個一超多強的格局。短短五年過去,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價值最高的二十家高科技公司當中,已經沒有了日韓的公司,中國和美國各占據了十家。
不僅在全球經歷了這樣異軍突起的變化,過去五年中,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可以說是起伏跌宕,可能在座的很多朋友都親身經歷了這個過程。我們做了一個非常簡短的視頻,也想和大家回顧一下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前二十名的用戶規模變化,我相信大家應該會很有感觸。
中國移動互聯網爆發的這五年,恰恰也是QuestMobile快速發展的五年。我們做了一張數據圖表,在2015年1月,我們每個月月度活躍的智能設備是七點五一億臺,大家注意這里面的口徑是設備數量,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那么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這個月度活躍智能設備的數量增長了51%,從七點五一億臺增長到了十一點三四億臺,也就是說,我們僅僅在最近五年的時間里就增長出一個全美國的智能設備數量。
除了數量的增長之外,我們智能設備的質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我們可以看到在2015年初的時候,中低端的智能設備,也就是兩千元人民幣以下的設備占到市場總量的三分之二,特別是一千元以下的智能設備占到了整體市場的獎金百分之四十。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這個數字從百分之四十降到了百分之十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藍色的部分,也就是兩千元到三千元的中等價位的智能設備占比從百分之五左右增長到百分之二十三點五。
紅色的部分是超過三千元以上的高端智能設備,一直穩定在30%左右的占比,但我們可以看得更仔細一些,因為我們知道蘋果的設備都處在這個區間。在2015年初,絕大多數的高端智能設備都是蘋果的設備,少部分安卓的高端設備也是三星這樣的外資品牌手機。在一年前的二零一八年八月,iOS和安卓的比例突破了五比一,并且高端安卓設備已經更多的是國產品牌的手機,僅僅十二個月之后,iOS和安卓之間的比例已經突破了三比一。
剛才說的是設備數量和設備質量,我們再來看看使用時長。在2015年初平均每臺智能設備聯網時間是三點六小時,這個數字在今年已經漲到了六個小時,增長了百分之六十七。當然我們注意到其實在二零一六年到二零一七年的時長增長相對比較平緩一些,但到了二零一八年開始使用時長有了一次大幅度的上漲。
我們做了這樣的一個統計:黃色的柱圖是中國網民每個月花在流量上面的開銷,從2014年每個月二十六元左右漲到了每個月大約四十元,其中二零一八年對比二零一七年基本上沒有增長。每個G流量的費用從2014年的超過一百三十塊錢一路降到了不到十二塊錢。
如果我們用每個月的流量花費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話,會發現一四一五年是在百分之一點五五左右,在一六一七年上升到了將近一點八,然后在二零一八年降到了百分之一點七以下。
更有趣的是,在月度使用流量的這個數值上,我們發現了一個類似于摩爾定律的規律:2014年,每個用戶每個月消耗二百兆的流量;2015年增長了將近一倍,達到三百八十兆;二零一六年再增長一倍達到七百五十兆;二零一七年一點七五G,二零一八年三點四一G,也就是說,在過去五年的時間里,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所消耗的月度流量每十二個月會翻一翻。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設想如果這個類似摩爾定律的規律仍然成立的話,在2019年每個月網民所消耗的流量應該會達到七個G。在CNNIC年兩個月前發布的報告當中,再次證實了這一點,今年平均每個網民每個月消耗的流量已經達到了7.2個G。
我們假設這個規律繼續成立的話,在2020年,我們每個月消耗的流量將達到將近15個G,這基本上和5G網絡的發展時間點是完美匹配的。
那么大家可能會好奇,增加的這些時間、這些流量,都用來干什么了?我們把總體使用時長做了一個分析:最大的一個品類還是即時通訊,穩定地占據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占比;短視頻從2017年開始異軍突起,兩年的時間已經成長成為了第二大的品類,占據了百分之十五的整體時長;接下來長視頻和游戲分別占據了百分之十一,新聞資訊占到整體的百分之八的時長。
我們可以簡單來看: 移動社交占據了整體時長大約三分之一,視頻和游戲占據了三分之一強,其他占據了三分之一弱;前五大品類占據了整體時長的將近百分之八十。在QuestMobile的數據庫當中,我們一共分析了二十四個大品類,一百七十三個小品類,前五大品類就占據了將近百分之八十的時長,其他十九個大品類,上百個小品類只占了百分之二十的時長。當然,時長占比相對不高,并不意味那些品類不重要,只是因為商業模式的不同而已。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商業模式,也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用衣食住行這幾個方面舉幾個例子:服裝是電商的第一大品類,而電商品類已經覆蓋了超過一半的中國人口,再看食的方面:不夸張的講,中國用戶現在享受著全球最方便的餐飲服務,無論是外出就餐的訂位點餐結賬,還是坐在家里辦公室里點餐,導致我們每每出國出差都覺得各種不方便。住房的需求是一個低頻的需求,但即便是這樣低頻的需求,每月在很多移動平臺上也有上千萬的用戶;在出行這個領域里,得益于我們有著全球三分之二的高鐵里程,每個月火車票訂票的用戶達到四千五百萬人。
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感受到的便利,除了我們能夠切身體會到的這些,我想說這些產業的發展也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從提升就業的角度上,我們看到光電商賣家就提供了超過一千萬的就業機會,我們有超過300萬的快遞小哥,超過600萬的送餐騎手,超過60萬的民宿商家,網約車司機的人數也超過了500萬。
除了就業之外,互聯網產業在拉動內需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最近分析了一組數據,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在過去兩年的時間中,人均使用次數上升了53%,使用時長上升了33%。這些原本線下實體商家覆蓋不足的區域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互聯網,并享受到了和一二線城市同樣豐富的購物選擇。另外一個人群是46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在過去的兩年中,這部分用戶對電商的使用次數增長了百分之七十七,使用時長增長了百分之六十七。相對來講,中老年用戶群體是接受互聯網速度比較慢的一個群體,而他們上網行為的改變,使得他們有了更多的購物選擇,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從更大的視角來講,互聯網產業還提升了整個社會的運營效率,減少了交易成本。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可能知道,中國人生產和消費了全世界幾乎一半的水果和蔬菜。在之前的商業流通環節中,結下來的果子,需要經過收購商、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才能到零售商的柜臺上和消費者見面,這里面每一個環節可能都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的加價,而且考慮到生鮮產品的新鮮度,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損耗。而現在很多的生鮮電商直接和產地合作,消費者直接選擇產品從原產地直郵到消費者家里,一步就可以到位。這里面通過互聯網消除的信息不對稱,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社會效率。
最后我想談談5G。在開始的時候,我提到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之前所提到的那些理由,還有一個理由就是2019年可以算作5G的元年。我們看到了工信部公布的一組預測數據,在未來的兩年里,5G對經濟產出的直接和間接拉動就會超過一萬億人民幣,在二零二二年會增加一點四萬億,到二零二三年會再增加兩萬億人民幣。兩萬億人民幣是一個什么概念?二零一八年中國GDP是九十萬億人民幣,如果假設維持6%的年增長率,我們未來幾年每年的GDP增長大約是六萬億,也就是說,五年后5G產業對經濟的拉動將占到整個GDP增量的三成左右。
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我們經歷了2G的時代,3G的時代和4G的時代。但5G的應用和之前不同,應該說是達到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在5G的傳輸速度下,我們終于可以實現暢想已久的萬物互聯。在工業領域,更多的機器自動化協作,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聯網會逐步成熟;在生活方面,會有越來越多的智能電器進入到普通人的家庭,AR和VR技術的成熟也可以豐富我們的娛樂生活。
當然,就像5年前4G商用的時候,我們無法確定幾年后大家都會使用移動支付和短視頻一樣,5G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可能會比我們想想得更加豐富。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5G一定會產生出海量的數據資源,如何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輔助到大家的商業決策,我希望在明年再見面的時候能夠和大家分享更多。
謝謝大家!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