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9-12-3 9:11
在生物界,昆蟲通常用一雙長在頭頂的觸角來感知外部環境。觸角敏銳而警覺,是身體部位中最先接觸和感知到外部的器官。
在一家優秀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少不了這樣一對觸角。它決定了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共生狀態,是企業捕捉和感知外部創新因子的最敏銳“器官”。
平安科技云合作伙伴團隊在平安集團SMART科技大會
在平安,這樣一對觸角,分別從“合縱”、“連橫”兩個維度向外延伸,GitHub平安云企業版和平安云加速器是兩個維度最富代表性的具象。它們共同組成平安觸角,在龐雜多端的混合空氣里,捕捉那些令人著迷的創新因子。
黃煒或許是最熟悉這種氣味的人。
他是平安科技云合作伙伴團隊負責人,同時也是兩個平臺最直接的負責人。黃煒氣質溫潤,嘴角總是掛著親和式的笑容。儒雅背后則是對創新種子一以貫之的堅持和嚴苛的篩選標準。
平安觸角
他形容平安云GitHub企業版和平安云加速器是兩個落實“合縱連橫”戰略的具體觸角。
合縱,即深度合作,與行業內頭部企業GitHub建立長期戰略級合作關系,縱向深耕行業;
連橫,即廣泛合作,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中小創新企業加入平安云加速器,橫向建立創新生態。
一縱一橫之間,黃煒畫出了平安觸角最清晰的樣子。
然而,故事剛開始時往往沒有太多艷麗的色彩,黃煒帶領團隊摸索過、試錯過。和過去相比,已然是勇者爭渡后的榮光歲月。盡管如此,到目前為止黃煒認為平安云GitHub企業版才剛剛開始追逐“豐美的水草”。
黃煒不喜歡故步自封,在他的信條里,對創新的鼓勵是對團隊不同想法的包容和引導。他為團隊劃定試錯空間,在可控的范圍內,允許團隊大膽地去試驗新想法。
如果把團隊中那些新奇的、獨一無二的想法比喻為鯰魚,黃煒希望這條鯰魚能夠驅動團隊永遠充滿創新活力。不同于平安內部偏執行的團隊,創新之于平安觸角如機體維持生命的水和食物。只有與外界保持在同頻道的思維模式上,平安觸角才能足夠敏銳地嗅出創新氣味,并將其以方法論的形態植入平安生態土壤。
邊城曙光
縱向上,黃煒借力的是全球最流行的代碼托管平臺GitHub。GitHub對全球的程序員來說不僅僅是代碼托管的共享社區,更是開源情節的朝圣地,是全球程序員信念立錐的風陵渡。
讓我們將時間拉到2018年,彼時GitHub還是遠在大洋彼岸的代碼托管平臺,國內企業要使用GitHub的代碼工具,必須翻過兩座大山:一是代碼本地托管難題,二是使用工具時遇到的網絡防火墻問題。
破不開的圍城,到不了的邊城。然而,連結讓曙光乍現。
2018年10月17日,平安云宣布與GitHub達成戰略合作,成為GitHub在全球第三個,大中華區的唯一云管理服務提供商(MSP)。消息一出,業內喧嘩。作為發家于金融行業的平安云,極高的安全等級鑄就了贏得GitHub芳心的殺手锏,而企業恰恰最在意的便是安全問題。聯姻之后,平安云GitHub企業版不僅強化安全等級,在企業服務上更祭出GitHub風味的大禮包。
黃煒介紹到,GitHub入華對于企業而言不僅僅意味著能夠享受本地服務,在提高開發人員水平、能力方面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平安云GitHub項目組與GitHub美國團隊在money2020大會
黃煒解釋:“在開源盛行的當下,開源也意味著風險,一是開源代碼的選擇,這涉及到開源代碼是不是最新版本,代碼里有沒有漏洞,有沒有后門等等,這些風險對于企業而言如何把控?”而GitHub作為一種工具,可以解決企業遇到的這些難題。在平安云GitHub企業版上,“開源軟件是經過認證的,永遠是最新的。開源版本一旦有更新,平臺自動會告訴企業版客戶。”
黃煒感慨,對企業來講,今時今日代管托管已經不單單是一個代碼管理問題了。速度和效率背后,是關乎企業競爭力的生死問題。
3700萬和5億用戶的底氣
GitHub成立于2008年,發展到今年,GitHub.com的社區用戶已經達到3700萬,而GitHub企業版作為一種工具,底氣正源自3700萬社區用戶對工具的反復打磨。
換言之,作為互聯網自由精神的集散地,在GitHub社區,丟上一段代碼,意味著有3700用戶和你一起寫代碼。
無關公司、邊界,在GitHub社區,來自不同背景的技術專家組合在一起,共同奔向同一個目標。這是令黃煒著迷的開源魅力所在。其內核是一種互聯網純粹精神的極致體現。
如果說GitHub背后是3700萬用戶,那么平安云背后則是過5億的互聯網生態用戶,圍繞金融、醫療、汽車、房產、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為打磨條件和環境。
而當GitHub遇上平安云,GitHub平安云企業版所能提供的不再僅僅是代碼管理方案,而是圍繞一整套研發的DevOps解決方案。黃煒希望這套系統能夠以GitHub企業版、平安云神兵(一站式敏捷管理與持續交付平臺)、合作伙伴為三個支點,建起一套研發云,即DevOps Cloud。
互聯網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正在變得不一樣,競爭逐漸由市場占有率蔓延到更寬泛的領域,軟件迭代的速度和質量正成為企業奔跑的賽道標準。評判企業的競爭實力不再只關乎過去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眼光延伸到未來。
加速器引發的一場深思
平安云GitHub企業版用代碼架構企業的未來,平安云加速器則用一個個故事勾勒出未來。
2018年10月,平安云加速器迎來第一批10位加速成員。一家來自巴基斯坦的公司引發了一場關于加速縱深的思考。令黃煒印象深刻的是,這家巴基斯坦有一定的加速意愿,卻僅限于技術層面,畢業后這家公司帶著人臉識別技術回到當地服務。
這讓黃煒開始思索,平安加速器能夠帶給學員的加速空間到底能多大?僅僅限于成熟技術的扶持,還是給予更多在產品、服務、落地流程、資質扶持等方面的全方位深度加速?黃煒的選擇和初心顯然是后者。
黃煒希望平安云加速器能夠提供貼心式服務。
在第二期學員中,一家基于大數據平臺的船舶保險Artificial Lab與平安產險正式簽訂合作,這是國內第一家基于船舶保險項目的合作。作為一種創新的業務模式,Artificial可以基于平安產險作為品牌背書進一步拓展業務,而平安產險在藍海領域又開辟了一塊全新的業務。
除此之外,在整個加速過程中,Artificial Lab持續獲得加速服務:
平安云SaaS平臺為Artificial Lab提供穩定服務;
加入金融壹賬通Gamma O開放平臺;
與制定導師,Vitality、里昂證券和英國駐廣州領事館定期的導師線上溝通,保持密切聯系;
與三星消防海運保險、國泰金控和日本第一生命Dai-lchi Life進行項目洽談;成功籌集資金以支持中國業務等等。
黃煒在平安云加速器項目展示日D-Day
在今年11月28日,平安云加速器第三期畢業路演日D-Day在深圳舉行,14家畢業企業在深圳重聚,為剛剛過去的加速時光散上一層意猶未盡的回味。黃煒解釋,所謂D-Day中“D”既是指Demo,也是指Deal,即成單、成交。黃煒所理解的加速并不是簡單地導師指導和技術賦能,更包括落地流程梳理,以及基于平安生態的創新業務模式驗證和背書。
足可見,即使眼光望向未來,業務落地必須務實,這是平安的信條,也是平安云加速器希望塑造起的加速文化——既啟發未來,又把握住當下。
相比于第一期的120家申請企業,第三期學員翻了數倍,共552家企業申請入駐,其中17家企業入駐,錄取率僅為2.7%,這已經創下世界各知名加速器的錄取率新低,也說明了平安云加速器在更多優秀項目可篩選的同時擔任更重的加速任務。
創新是果還是因?
平安誕生于深圳蛇口,在31年的發展過程中,平安猶如具備自進化能力的生命體,不斷地進化、更新、生長。觸角作為企業追逐創新的組成部分,在企業發展中自然形成。
然而,意外的是,作為金融機構的平安,在創新路上硬拐上主賽道玩家,不僅逆襲,還拿了桿位。
Github平安云企業版和平安云加速器之于平安,黃煒認為,是業務的橋頭堡,也是業務落地的模式。它們既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結果,互為因果卻正向循環,觸角是平安未來難以抹除的痕跡。
在生物界,昆蟲通常用一雙長在頭頂的觸角來感知外部環境。觸角敏銳而警覺,是身體部位中最先接觸和感知到外部的器官。
在一家優秀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少不了這樣一對觸角。它決定了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共生狀態,是企業捕捉和感知外部創新因子的最敏銳“器官”。
平安科技云合作伙伴團隊在平安集團SMART科技大會
在平安,這樣一對觸角,分別從“合縱”、“連橫”兩個維度向外延伸,GitHub平安云企業版和平安云加速器是兩個維度最富代表性的具象。它們共同組成平安觸角,在龐雜多端的混合空氣里,捕捉那些令人著迷的創新因子。
黃煒或許是最熟悉這種氣味的人。
他是平安科技云合作伙伴團隊負責人,同時也是兩個平臺最直接的負責人。黃煒氣質溫潤,嘴角總是掛著親和式的笑容。儒雅背后則是對創新種子一以貫之的堅持和嚴苛的篩選標準。
平安觸角
他形容平安云GitHub企業版和平安云加速器是兩個落實“合縱連橫”戰略的具體觸角。
合縱,即深度合作,與行業內頭部企業GitHub建立長期戰略級合作關系,縱向深耕行業;
連橫,即廣泛合作,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中小創新企業加入平安云加速器,橫向建立創新生態。
一縱一橫之間,黃煒畫出了平安觸角最清晰的樣子。
然而,故事剛開始時往往沒有太多艷麗的色彩,黃煒帶領團隊摸索過、試錯過。和過去相比,已然是勇者爭渡后的榮光歲月。盡管如此,到目前為止黃煒認為平安云GitHub企業版才剛剛開始追逐“豐美的水草”。
黃煒不喜歡故步自封,在他的信條里,對創新的鼓勵是對團隊不同想法的包容和引導。他為團隊劃定試錯空間,在可控的范圍內,允許團隊大膽地去試驗新想法。
如果把團隊中那些新奇的、獨一無二的想法比喻為鯰魚,黃煒希望這條鯰魚能夠驅動團隊永遠充滿創新活力。不同于平安內部偏執行的團隊,創新之于平安觸角如機體維持生命的水和食物。只有與外界保持在同頻道的思維模式上,平安觸角才能足夠敏銳地嗅出創新氣味,并將其以方法論的形態植入平安生態土壤。
邊城曙光
縱向上,黃煒借力的是全球最流行的代碼托管平臺GitHub。GitHub對全球的程序員來說不僅僅是代碼托管的共享社區,更是開源情節的朝圣地,是全球程序員信念立錐的風陵渡。
讓我們將時間拉到2018年,彼時GitHub還是遠在大洋彼岸的代碼托管平臺,國內企業要使用GitHub的代碼工具,必須翻過兩座大山:一是代碼本地托管難題,二是使用工具時遇到的網絡防火墻問題。
破不開的圍城,到不了的邊城。然而,連結讓曙光乍現。
2018年10月17日,平安云宣布與GitHub達成戰略合作,成為GitHub在全球第三個,大中華區的唯一云管理服務提供商(MSP)。消息一出,業內喧嘩。作為發家于金融行業的平安云,極高的安全等級鑄就了贏得GitHub芳心的殺手锏,而企業恰恰最在意的便是安全問題。聯姻之后,平安云GitHub企業版不僅強化安全等級,在企業服務上更祭出GitHub風味的大禮包。
黃煒介紹到,GitHub入華對于企業而言不僅僅意味著能夠享受本地服務,在提高開發人員水平、能力方面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平安云GitHub項目組與GitHub美國團隊在money2020大會
黃煒解釋:“在開源盛行的當下,開源也意味著風險,一是開源代碼的選擇,這涉及到開源代碼是不是最新版本,代碼里有沒有漏洞,有沒有后門等等,這些風險對于企業而言如何把控?”而GitHub作為一種工具,可以解決企業遇到的這些難題。在平安云GitHub企業版上,“開源軟件是經過認證的,永遠是最新的。開源版本一旦有更新,平臺自動會告訴企業版客戶。”
黃煒感慨,對企業來講,今時今日代管托管已經不單單是一個代碼管理問題了。速度和效率背后,是關乎企業競爭力的生死問題。
3700萬和5億用戶的底氣
GitHub成立于2008年,發展到今年,GitHub.com的社區用戶已經達到3700萬,而GitHub企業版作為一種工具,底氣正源自3700萬社區用戶對工具的反復打磨。
換言之,作為互聯網自由精神的集散地,在GitHub社區,丟上一段代碼,意味著有3700用戶和你一起寫代碼。
無關公司、邊界,在GitHub社區,來自不同背景的技術專家組合在一起,共同奔向同一個目標。這是令黃煒著迷的開源魅力所在。其內核是一種互聯網純粹精神的極致體現。
如果說GitHub背后是3700萬用戶,那么平安云背后則是過5億的互聯網生態用戶,圍繞金融、醫療、汽車、房產、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為打磨條件和環境。
而當GitHub遇上平安云,GitHub平安云企業版所能提供的不再僅僅是代碼管理方案,而是圍繞一整套研發的DevOps解決方案。黃煒希望這套系統能夠以GitHub企業版、平安云神兵(一站式敏捷管理與持續交付平臺)、合作伙伴為三個支點,建起一套研發云,即DevOps Cloud。
互聯網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正在變得不一樣,競爭逐漸由市場占有率蔓延到更寬泛的領域,軟件迭代的速度和質量正成為企業奔跑的賽道標準。評判企業的競爭實力不再只關乎過去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眼光延伸到未來。
加速器引發的一場深思
平安云GitHub企業版用代碼架構企業的未來,平安云加速器則用一個個故事勾勒出未來。
2018年10月,平安云加速器迎來第一批10位加速成員。一家來自巴基斯坦的公司引發了一場關于加速縱深的思考。令黃煒印象深刻的是,這家巴基斯坦有一定的加速意愿,卻僅限于技術層面,畢業后這家公司帶著人臉識別技術回到當地服務。
這讓黃煒開始思索,平安加速器能夠帶給學員的加速空間到底能多大?僅僅限于成熟技術的扶持,還是給予更多在產品、服務、落地流程、資質扶持等方面的全方位深度加速?黃煒的選擇和初心顯然是后者。
黃煒希望平安云加速器能夠提供貼心式服務。
在第二期學員中,一家基于大數據平臺的船舶保險Artificial Lab與平安產險正式簽訂合作,這是國內第一家基于船舶保險項目的合作。作為一種創新的業務模式,Artificial可以基于平安產險作為品牌背書進一步拓展業務,而平安產險在藍海領域又開辟了一塊全新的業務。
除此之外,在整個加速過程中,Artificial Lab持續獲得加速服務:
平安云SaaS平臺為Artificial Lab提供穩定服務;
加入金融壹賬通Gamma O開放平臺;
與制定導師,Vitality、里昂證券和英國駐廣州領事館定期的導師線上溝通,保持密切聯系;
與三星消防海運保險、國泰金控和日本第一生命Dai-lchi Life進行項目洽談;成功籌集資金以支持中國業務等等。
黃煒在平安云加速器項目展示日D-Day
在今年11月28日,平安云加速器第三期畢業路演日D-Day在深圳舉行,14家畢業企業在深圳重聚,為剛剛過去的加速時光散上一層意猶未盡的回味。黃煒解釋,所謂D-Day中“D”既是指Demo,也是指Deal,即成單、成交。黃煒所理解的加速并不是簡單地導師指導和技術賦能,更包括落地流程梳理,以及基于平安生態的創新業務模式驗證和背書。
足可見,即使眼光望向未來,業務落地必須務實,這是平安的信條,也是平安云加速器希望塑造起的加速文化——既啟發未來,又把握住當下。
相比于第一期的120家申請企業,第三期學員翻了數倍,共552家企業申請入駐,其中17家企業入駐,錄取率僅為2.7%,這已經創下世界各知名加速器的錄取率新低,也說明了平安云加速器在更多優秀項目可篩選的同時擔任更重的加速任務。
創新是果還是因?
平安誕生于深圳蛇口,在31年的發展過程中,平安猶如具備自進化能力的生命體,不斷地進化、更新、生長。觸角作為企業追逐創新的組成部分,在企業發展中自然形成。
然而,意外的是,作為金融機構的平安,在創新路上硬拐上主賽道玩家,不僅逆襲,還拿了桿位。
Github平安云企業版和平安云加速器之于平安,黃煒認為,是業務的橋頭堡,也是業務落地的模式。它們既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結果,互為因果卻正向循環,觸角是平安未來難以抹除的痕跡。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