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20-1-29 10:32
近日,曠視聯合中國電子學會組織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共同編制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2019年)——主要應用場景研判》(以下簡稱“白皮書”)在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年度工作會上正式發布。
白皮書全面梳理了全球和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現狀,并歸納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的整體發展趨勢,深入剖析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場景落地的關鍵因素,圍繞主要應用場景進行深入分析和研判,最后提出以進一步構建多維度應用場景為新一代人工智能主要突破口的措施和建議。
作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關鍵驅動力,隨著各國陸續發布和擴大國家戰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產業規模增長步入穩定階段,并在應用場景的拓展中迎來應用層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據白皮書預測,2022年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超過1630.2億美元,2018-2022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31.6%。
圖:白皮書預測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在2022年將超1630.2億美元
在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白皮書分析,我國基礎層企業與科研機構深度合作,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創新,推動我國基礎層產業蓄勢待發,交通、醫療、金融等領域智能化改造升級的多樣化應用也引爆我國技術層產業步入快速增長期,產業智能化升級的巨大空間帶動我國應用層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在加快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落地的政策和市場推動下,預計2022年產業規模將逼近300億美元。
圖:白皮書預計,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在2022年逼近300億美元
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這一關鍵問題,白皮書還從應用趨勢、商業價值及競爭態勢三個維度,對公共領域的安全防護、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在線客服的標準化應答、醫學影像的診療和預測性分析、零售門店的營銷和供應鏈管理、廣告營銷的場景識別、自主學習的學習管理和測評環節、城市管理的車輛管控和資源統籌8個主要場景進行研判,為進一步培育和拓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提供智力支撐,為加速應用場景產業化進程提供全面的參考依據。
如在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建立國家金融大數據庫,防止系統性風險,并在大幅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提升業務的執行效率。目前,傳統金融機構正在與互聯網金融巨頭、人工智能企業等合作共贏,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涵蓋金融風險管理的全流程。
其中,曠視就針對泛金融領域推出了全球首個在線人臉身份驗證平臺FaceID,利用先進的人臉特征、人臉比對及活體檢測技術快速進行遠程身份識別,通常可以在幾秒鐘內生成驗證結果,誤識率低至百萬分之一,保證了技術的易用性和安全性。曠視FaceID亦具有強大的反詐騙功能,可以防止利用圖片或視頻進行的欺騙攻擊。目前,曠視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云端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貨商,為全球用戶提供在線身份驗證服務,幫助合作伙伴降低金融風險。
圖:曠視FaceID解決方案
再比如在零售門店的營銷和供應鏈管理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則能夠幫助門店或者供應鏈分析人、貨、場中的數據信息,輔助工作人員優化銷售、物流、管理以及供應鏈方面的流程,全面提升供銷存系統的運營效率,產生增益價值。
如盒馬鮮生通過大數據、互聯網、智能化設備,實現人貨場的最優化匹配;曠視推出智能零售解決方案,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幫助零售企業高效管理更多的店鋪,提高運營業績。同時,曠視還針對供應鏈領域,推出了機器人網絡操作系統河圖(HETU),能夠實現機器人與倉儲物流等業務的快速集成,并且可以柔性部署,做到一站式解決全流程需求,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圖:曠視河圖接入設備現場作業演示
此外,白皮書還提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場景落地的關鍵因素:第一,把握精神文化需求態勢,構筑內容升級體系;第二,開發定制化高性能軟件,提升計算能力及效率;第三,完善智能化基礎設施,加速行業大數據獲取;第四,明確應用場景邊界,精準鎖定應用需求;第五,緊抓通信網絡環境的升級趨勢,突破解決方案落地制約。
隨著5G、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將逐漸深入應用各行各業,白皮書也給出了以進一步構建多維度應用場景為新一代人工智能主要突破口的措施與建議,如強化共性技術攻關,推動智能產品加速創新;深化拓展應用場景,發揮示范引領帶動效應;完善創新基礎設施,構建多維公共服務平臺;鼓勵開源平臺發展,推動開源生態體系建設等,以此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躍升。
《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2019年)》是中國電子學會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領域牽頭組織編寫和發布的第三份年度白皮書。在下一階段中國電子學會將繼續聯合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的專家以及曠視等企業,進一步圍繞應用場景的分布特征、效應機理和前景態勢展開探索,深入研判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規律與未來愿景,促進我國社會的智能化發展。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