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收寄驗視新規成空談 四大障礙致執行難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4-5 9:15
快遞新規成一紙空文?本月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國家標準正式施行,推動落實先驗視后封箱、寄遞實名制、光機安檢等制度,欲從源頭上杜絕寄遞物流行業的安全漏洞。但遺憾的是,快遞新規的實行情況并不樂觀,多數快遞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快件收件流程不符合相關規定,留下了安全隱患,威脅的將是用戶的利益,甚至是行業的發展前景。要杜絕物流行業的安全漏洞,需要政府的宣傳引導,快遞企業的配合,以及加強消費者寄件時出示身份證的意識。
快遞收寄驗視新規有名無實
近年來,快遞業在服務百姓生活、拉動消費方面的作用凸顯,儼然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匹“黑馬”。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140億件,同比增長51.9%,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連續四年保持年均增幅超過50%的速度。
就是這樣一匹奔騰的駿馬,在馳騁疆場中也遇到了各種問題,如匿名快遞郵寄違禁藥品、槍支、化學物品等。為遏制亂象,快遞包裹的安全管理制度被推動落實。國家質檢總局、中央綜治辦、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國家標準本月已正式實施。規范要求快遞企業落實100%先驗視后封箱、100%寄遞實名制、100%X光機安檢等制度保障。然而,新規已實施了一個多星期,多家快遞企業的網點并沒有嚴格執行。
近日,溫州市郵政管理局工作人員對市區10個快遞網點進行了暗訪。在“先驗視后封箱”的要求上,暗訪的10個快遞網點中,有1家沒有開箱驗視。值得一提的是,在液體這個郵寄標的物上,只有少數快遞企業以“液體一律不能寄送”為由拒絕了包裹,而多數快遞企業只是在強調了“液體漏了后果自負”后就開始進行封箱包裝。
在“實名收寄”方面,暗訪的10個快遞網點中,3家企業沒要求用戶出示身份證。在問及是否需要驗查身份證時,甚至有快遞員表示不需要或者僅僅是讓用戶在備注欄里填寫證件號碼。
新規執行難在何處?
事實上,要求快遞“實名制”,早在去年的11月1日就被國家郵政局等提上實施日程。但四個月以來,實名制新規仍然是有名無實。我們不禁要問,快遞實名為何就這么難?
其一,消費者擔憂個人信息泄露。有網友表示,“在收寄快遞單上填寫全名和身份證號,萬一被壞人利用,后果不堪設想。”另外,近年來媒體多次曝光有主流快遞公司內部員工涉嫌販賣客戶信息的新聞也讓用戶對快遞實名更加的抵觸。
其二,快遞人員不愿增加運營成本。物流從業人員表示,每天需要快遞的物品多達數百萬件,如果都要登記和錄入的話,背后需要強大的人力、設備物力等予以支撐。廈門快遞協會會長宋春樹表示:“目前來看,實名制推行起來確實有難度。寄件人不配合不愿意出示身份證,快遞員也很無奈,不能放著生意不做!
再者,推行實名制等制度的硬件條件尚未完全具備。杭州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的相關負責人說,快遞實名制系統尚在開發中,今后或許可以像買火車票一樣,掃描一下身份證,就可進行實名認證。
當然,目前快遞行業針對不實名制的處罰措施還很不力,違規成本遠遠低于執行“實名制”所需要投入的成本,這也導致了快遞從業人員的消極配合。
行業還需配套服務機制護航
毋庸置疑,快遞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示,“到2020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要實現500億件目標,按現在的速度發展,這個目標有望提前實現!比绾味沤^快遞行業的安全漏洞,全面推行實名制、先驗視后封箱等制度,已經成為整個行業需要考慮的課題。
首先,應加強法律監管,掃除用戶對信息安全的擔憂。目前的郵政法律法規中還沒有涉及到信息保護這一塊,相關部門應制定對快遞企業有約束力的條例,加大法律法規對快遞業個人信息保護的支撐。
其次,相關部門應盡快落實快遞實名制的配套服務。1月份,北京市人大代表、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表示,今年內,快遞寄遞實名制將通過手機APP方式實現,消費者下載APP后將身份證、手機號進行認證。據劉君介紹,今年一季度將有望出臺快遞實名收寄管理辦法,同時在年內上線相關的手機APP。
此外,快遞公司要加強技術升級,提高員工素質,充分利用驗視技術把好關,而用戶應配合實名制等制度的施行,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快遞物流行業的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