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子報 發布時間:2021-12-17 9:40
11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當前,數據作為新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產業作為以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規劃》,是對國家大數據戰略的貫徹落實,對“十四五”期間加快大數據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激活數據要素潛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我國大數據標準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規劃》是對大數據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指導
《規劃》高度重視推動大數據標準化工作。標準化工作以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為對象,以改進產品、過程或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為目的,是打通數據要素流動壁壘,助力技術創新,加快工程化、產業化步伐,促進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步入集成創新、快速發展、深度應用、結構優化新階段的重要保障!兑巹潯啡奶峒啊皹藴省币辉~39次,涉及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筑牢數據安全保障防線等多項主要任務和行動專欄,并將“標準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作為“十四五”期間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全面布局大數據標準化工作。
《規劃》以標準為綱規范大數據治理體系建設。《規劃》從三方面布局標準化工作,規范大數據治理體系建設。一是以標準引導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開展數據資產評估等標準研制,建立數據要素價值體系,并基于標準試點和評測能力建設,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等市場運營體系,健全數據要素市場規則。二是以標準加強數據“高質量”治理。鼓勵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等國家標準貫標,推動數據治理等相關標準研制,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構建行業數據治理體系。三是以標準筑牢數據安全保障。鼓勵行業、地方和企業推進數據分類分級管理,開展基于標準的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評估、數據安全管理認證,提出制定數據安全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規范,加強數據安全管理能力。
《規劃》以標準為領推動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兑巹潯吩诤粚嵁a業發展基礎部分著重強調強化標準引領,提出“協同推進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健全大數據標準符合性評測體系”“積極參與大數據國際標準制定”等具體任務,并設立了“重點標準研制及應用推廣”行動專欄。此外,在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方面,基于《規劃》中提出的數據治理、數據服務等重點標準研制,加快大數據服務模式創新,推動大數據服務向專業化、工程化、平臺化發展;基于數據開放接口與互操作、數字化轉型等重點標準研制,打通數據底層壁壘,推動醫療、公安、交通等領域數據共享與開發利用,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標準是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標準是加快大數據治理體系建設的“引路牌”。隨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及大數據戰略資源地位的日益凸顯,完善的大數據治理體系,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然而,當前我國企業普遍不掌握科學的數據治理方法,數據管理能力不足,數據安全風險較大,難以充分激發數據要素價值潛力。在此形勢下,加快數據管理、數據治理、數據安全等標準研制和應用,可以為企業開展數據治理體系建設提供參考和依據,通過開展相關標準符合性評測,可提升企業對數據治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牽引企業加強數據管理和數據治理,加速國家大數據治理體系建設進程。
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存在權屬不清晰、定價方法不統一、數據流通不暢等問題,尚未形成成熟的數據交易模式。一方面,需要加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持續完善數據產權制度法律基礎。另一方面,要強化數據確權、定價、交易、分配等全流程的標準支撐。通過開展數據分類分級、數據產品和服務安全要求、個人信息保護要求等相關標準研制,明晰交易數據類別和安全底線;通過開展數據質量、數據資產評估等標準研制,規范數據價值評定基準,加速數據要素資產化進程;通過開展數據語義、數據接口和互操作、數據管理等標準研制,統一底層數據格式,暢通數據流通渠道,推動數據要素市場規范化建設,加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潛力。
標準是大數據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大數據領域技術創新活躍,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持續深化,帶動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標準是技術的基礎,是促進科技創新的“催化劑”,是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基準和尺度,是構建產業生態的紐帶和橋梁。加強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技術研發、產品服務、行業應用等標準研制和應用推廣,能夠有效固化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技術成果,引領技術創新,推動成果向市場主體傳導和滲透,引導企業提升大數據產品和服務質量,推廣大數據優秀解決方案,營造大數據產品和服務供應商、各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各方主體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良好發展環境。
圍繞《規劃》進一步發揮大數據標準引領作用
前期,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作為全國信標委大數據標準工作組(簡稱工作組)秘書處單位,積極開展大數據標準化工作,建立了國家大數據標準體系,開展了37項國家標準研制,培育了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等一系列標準符合性評測能力,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將認真貫徹落實《規劃》要求,充分發揮工作組平臺作用,加強標準供給,強化標準化服務能力,落實標準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一是發揮平臺作用,做好產業資源對接。依托工作組平臺,加強與工業、政務、生態、商貿等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各地大數據標準化歸口單位的銜接,推動大數據標準化工作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做好各行業組與技術、治理、產品等專題組工作對接,推動各行業大數據應用供需雙方的溝通交流,保障標準方向契合產業發展需要。
二是加快標準研制,推動標準落地應用。圍繞技術研發、產品服務、數據治理、交易流通、行業應用等需求,聚焦數據開放接口與互操作、數據治理、數據資產評估、數據服務、數據安全等重點方向,加快關鍵標準研制。建立國家級標準驗證和檢驗檢測試點,開展標準驗證和試點示范工作,培育標準符合性評測服務能力,推動大數據標準的應用落地。
三是強化標準支撐,培育高水平數據人才。加強與相關企業和高校院所的長期合作,培養一批兼具大數據技術、行業經驗和標準化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以《大數據從業人員能力要求》行業標準為基礎,完善大數據產業從業人員的崗位能力培養和評價標準體系建設,加強標準宣貫和人員培訓,提升數字素養,打造高水平大數據產業人才隊伍。
四是促進國際合作,增強規則制定話語權。加強與國外標準化組織和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做好國外大數據技術、產業和標準化態勢跟蹤。組織國內專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升我國在大數據領域國際規則的參與度,增強話語權。加強國際標準適用性分析,推動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的雙向轉化,深化大數據領域的多雙邊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