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快遞年收入5年內將達2000億 同珠海1年GDP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5-23 11:6
快遞業從未像今天般動輒引起廣泛關注。一方面它走進千家萬戶,“快遞小哥”從待遇到“坐騎”都能引起社會討論,一方面它已是廣東經濟不可小覷的一股新生力量。
昨日,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我省快遞業發展的實施意見》,5年內,廣東將形成普惠城鄉、聯通世界的快遞服務網絡,全省快遞年業務量達到125億件,年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
2000億元,相當于2015年廣東排名第十的城市珠海一年的GDP;這個數字超過去年羅湖區GDP,可在深圳各區中排名第五。
為實現2000億元目標,廣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培育大型骨干快遞企業,其中年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大型龍頭快遞企業1家、年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快遞企業5家。全省各地級以上市以及港澳地區間實現24小時送達,國際快遞服務范圍更廣、速度更快。年均新增就業崗位約5萬個,年均支撐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5萬億元,日均服務用戶6000萬人次以上。
與此同時,國家郵政局發布2015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揭開中國快遞行業的面紗:中國快遞增速突飛猛進,繼2014年業務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之后,2015年達到206.7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769.6億元,同比增長35.4%。無論是業務量還是業務收入,廣東都是當仁不讓的老大:以快遞收貨量算,2015年廣東占到全國總量的一成;從快遞發貨量看,廣東與浙江兩省占據全國發貨量半壁江山,其中,廣州、深圳又是國內收貨量和發貨量均排名前五的兩大城市。
與快遞業在大城市復合式增長齊頭并進的是,“快遞下鄉”已經從企業決策上升為政府戰略。《意見》首次明確,廣東將實施快遞“向下、向深、向外”工程。推進農村快遞業與農村物流、農產品運輸配送融合發展,支持快遞企業與農業、供銷、商貿企業合作,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構建農產品快遞網絡,打造“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下沉帶動農村消費。
快遞業務迅猛發展的背后,是快遞業與電子商務的關系愈發緊密。特別是在“互聯網+”浪潮下,快遞業從傳統走向轉型升級。業內人士指出,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已是名副其實的電商貨源地。快遞業與制造業唇齒相依,新興“互聯網+”的電商勢頭不僅為傳統制造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給快遞企業提供了“互聯網+”的發展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