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子報 發布時間:2022-3-21 9:38
今年兩會期間,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云計算再度登上科技創新輿論場C位。“這是云計算最好的時代,也是最難的時代。”華云數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許廣彬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經過10多年的發展,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國內云產品、云技術、云服務百花齊放,用戶從不知云為何物轉變為愿意為云買單,整個云計算市場已經走向成熟。然而與此同時,云計算發展也進入了最難的時代,簡單、看得見的商業模式競爭激烈,消費互聯網時期的存量客戶紅利消耗殆盡,產業互聯網給云計算發展帶來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和前所未有的挑戰。”
2022年,云計算開啟新征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云計算、數據中心、區塊鏈、大數據等熱門詞匯頻繁出現在兩會建議和提案中。而在此前的地方兩會上,全國多個省份均在數據基礎設施、云化、智能化等領域提出重點規劃部署,這將為整個云計算行業的發展開啟新征程。
許廣彬指出:“一項新技術從開始到大規模應用,再到給產業帶來價值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從2007年進入中國以來,云計算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2009年之后,在國家大力推動下,云計算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目前,早期以IaaS為主的云計算服務正在向PaaS、SaaS拓展,這將為整個數字經濟產業帶來更大價值。
“云計算帶來的變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春節前我去了山東臨沭縣,那里以農業為主,曾被認為沒有互聯網基因。而今天機會來了,當地史丹利化肥廠基于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打造智能工廠,不僅釋放了自身產業優勢,還為當地引入了更多投資,在工業互聯網浪潮中發掘出了更多機會。這就是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最佳實踐。”許廣彬說。
站在風口上的云計算“獨角獸”
近年來,云計算浪潮席卷各行各業。以交通行業為例,早在2016年,北京、上海“掃碼進站”仍處于計劃發展階段時,無錫人就已率先擁有了基于云計算技術的“碼上行”APP。通過簡單的手機掃碼,乘客相關的數據信息就被實時輸送至地鐵運營管理數據庫中,由華云數據為其搭建的云平臺統一納管,形成交通流量圖譜,協助無錫地鐵更有針對性地完成車輛調度,統籌規劃車輛維護與線路保養等工作。后來,華云數據基于OpenStack和自主研發的私有云平臺幫助無錫地鐵建立了云產品庫,實現了應用解耦、微服務PaaS云化,讓無錫地鐵成為國內智慧交通的“先行者”。
在OpenStack開源架構峰會上,“無錫地鐵作為OpenStack的實踐者成功入圍上海峰會超級用戶大獎,當時入圍超級用戶的企業全球只有5家。”許廣彬自豪地介紹。據悉,該獎項被業界公認為OpenStack領域的“奧斯卡”。
不止是無錫地鐵,同樣入圍超級用戶大獎的還有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為其提供技術服務的也是華云數據。據悉,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借助華云數據CloudUltra私有云平臺構建了上千個節點的云平臺,并進行了虛擬化資源池建設,在業內走在了前列。
“隨著云計算走向深水區,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的分界線已經不再明顯,用戶需要的不再是單一的云產品,而是能夠解決實際業務痛點的整體解決方案,這也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許廣彬表示。
華云數據打造的“全芯全棧”自主創新云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智能辦公平臺等解決方案,幫助黨政、金融、電信、制造等行業領域30多萬企業用戶走向了“云端”。公司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云計算、大數據獨角獸,還被權威分析機構Gartner列入了亞太客戶首選服務商。
中國云生態煥發新動能
目前,中國云計算已經走到了一個全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新基建、“東數西算”等國家戰略級定位的重點項目敲開了B端市場的大門,為云計算發展帶來了大片市場藍海。另一方面,技術融合成為數字經濟重要發展趨勢,云計算與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的融合碰撞將摩擦出新的火花。
然而,任何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背后強大的生態體系支撐,云計算同樣如此。“在當前新形勢下,沒有一家云計算企業能夠獨善其身,只有更多企業聯合起來,形成真正能夠為用戶提供核心價值、解決核心痛點的產品與服務,才能推動整個云計算產業鏈的協同創新發展。”許廣彬談道,“華云數據未來將繼續專注于私有云領域,從安全、芯片、應用等多個角度出發,以開放合作的心態與生態伙伴共同發展,為更多中國企業插上數字化翅膀。”
同時,在地方數字化建設方面,許廣彬建議:“一方面,應該積極把握數字經濟的機遇、擁抱新基建,結合各地不同的產業基礎與產業生態,因地制宜、有序發展云計算相關數字產業;另一方面,在關注大產業鏈的同時,也要關注緊密型產業鏈,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打造自己的特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