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糧食流通需重點關注倉儲設施建設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6-1 8:44
《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日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聯合印發。規劃指出,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各地區、各部門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守住“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糧食流通工作底線,保持糧食供求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糧食流通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規劃提出,通過鼓勵社會多元主體參與聯合建倉和糧食收儲,加強加快糧食收儲能力建設。到2020年,全面建成售糧便利、儲存安全、物流通暢、供給穩定、應急高效、質量安全、調控有力的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體系,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現代糧食流通新格局。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孔祥智認為,解決糧食流通領域問題需重點關注倉儲設施的完善和建設。
孔祥智:在糧食流通領域突出的存在著幾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倉儲的設施目前嚴重不足,而且農戶存糧的設施比較陳舊,原始,在農戶存糧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浪費,農民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在存儲過程中損耗了。第二個長期北糧南運,在運輸過程中會造成一定的損耗,很多糧食北方內部的消化不夠。第三由于北糧南運,南北間由于距離過長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生產地方不知道哪里缺糧食,需要什么糧食也不知道。
所以剛剛出臺的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其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加快倉儲設施建設,現在國家級的倉儲設施建設水平相當高了,目前需要重點投入的除了彌補國家倉儲設施不足的部分之外,主要是尊重農戶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一些高水平高質量的倉儲設施。第二是企業的倉儲設施,很多企業比如糧食加工企業、飼料企業,倉儲設施遠遠不夠,需要國家拿出一定資金,有政策有計劃的促進企業倉儲設施建設。倉儲設施建成以后,加快運輸設施的建設,縮短運輸過程,這樣也會減少損耗,增加產值。第三加快信息化建設,借助互聯網信息優勢,使產需雙方盡可能的快速完成信息對接,使需求地區要知道哪些地方有滿足他們需求的糧食,產出地也能知道需要的質量和數量,完成產需對接,減少損耗。這樣能夠提高農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