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商報 發布時間:2016-9-5 8:9
雖然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宣布,跨境電商“4.8新政”部分監管政策延期一年實施,但業界普遍對一年后跨境電商的政策趨向存在疑慮,大部分企業減少了對跨境電商進口的布局。相關數據顯示,各進口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的跨境保稅進口皆比新政實施前明顯減少,進口金額平均下降30%左右。無論如何,此次政策調整主要是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建立一個長效稅收與監管機制,意味著國家對跨境電子商務由早期的以促進為主轉向以“促進+規范”為主。未來,跨境電商一系列的促進和監管措施還將陸續出臺,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將從早期的野蠻生長逐漸走向平穩、健康發展。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作用
從新政的相關監管要素來看,政府層面對跨境零售進口的理解和市場層面存在著一定的分歧,對于跨境電商進口的重要性和前景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當前,國際消費結構正發生巨大變化,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國際貿易新模式正在逐漸取代以生產為主導的傳統貿易模式,跨境電商將成為國際貿易的新引擎。中國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完全可以引領全球跨境電商的發展,占領國際跨境電子商務的制高點。如果不能把握這一契機,中國的國際競爭新優勢就很難真正建立。因此,做好跨境電商進口意義重大,有必要加強對其認識:
首先,跨境零售進口符合國際需求結構變化的特點,未來,國際貿易將更多趨向于小額化、個性化;其次,跨境零售進口滿足了國內消費者對國外商品的需求,使消費者可以坐在家里“買全球”“賣全球”,提高了國民福利;第三,跨境零售進口的國外產品,其標準和技術都高于國內產品,可以帶動國內同類產品產業的升級,當然,可能短期內會對某些國內產品的市場產生一定的替代效應,但從長遠看,對國內產業的發展和結構調整是有積極影響的;第四,跨境零售進口也可以帶動出口,一方面,通過進口渠道的打開和供應鏈的整合可以幫助出口通道的建立,另一方面,國內產品的升級有助于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因此,對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積極意義,還需要用更具戰略性的眼光來看待,對其政策應該以鼓勵和促進為主,監管手段要柔性化。
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認識不足也是源自長期以來中國實施的出口導向戰略,重出口而輕進口,雖然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促進口的政策措施,但對進口作用依然未能從根本上予以重視。其實,進口對一國貿易結構的作用具體可以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可以有效彌補本國資源產品的不足,每個國家都有其資源的短板與瓶頸,進口本國缺乏的資源產品,可以對該國經濟發展起到戰略性的支撐作用;其次,進口可以促進本國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促進其傳統產業向高技術產業轉移,從而改善該國的產業結構;再次,可以增強本國的經濟活力,一國在進口的同時,也為本國的同類企業引入了競爭,外部的競爭能夠很好地激活國內經濟的活力,從而提高本國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因此,發達國家常常利用進口來改善其貿易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美國就是大量進口能源資源等戰略物資,以補充和支撐國內發展,并通過擴大進口大量輸出美元貨幣,保持了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如果能通過促進跨境電商進口來帶動國內整體進口貿易的發展,也是中國對外貿易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未來政策方向
中國跨境電商近幾年的蓬勃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的寬松、行業的創新,以及阿里巴巴等大企業的技術和引領。有許多值得總結推廣的經驗,這些經驗對傳統貿易的轉型升級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具體而言:一是供應鏈的渠道整合能力;二是運用大數據對市場進行精準的分析;三是注重以消費者為導向,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四是貿易方式的創新運用,包括營銷網絡的推廣、海外倉的使用等;五是帶動了物流等其他相關服務業的發展。總之,跨境電商的創新能力和靈活性以及符合市場需求變化的特點是優于傳統一般貿易的,尤其是為傳統外貿拓展了營銷渠道和國際市場空間,應好好愛護這一新生事物,使這一貿易方式做大做強,成為中國外貿創新發展的引擎。
未來5~10年,信息技術及其應用仍將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將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從國際看,全球化生產和流通進程的加快要求電子商務不斷創新。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國際經濟合作的日益密切,電子商務將逐漸成為全球生產和流通的重要組織方式,成為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我國電子商務應充分利用現有優勢,加強新技術、新理念的應用,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提升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并引領國際電子商務規則制定,加強在全球信息經濟中的話語權和控制權,深入參與到全球化生產和流通的變革中。
因此,中國還是應該大力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在跨境電商的政策方面,應以“促進+規范”為主,政府既要加強法律體系、市場體系、誠信體系等支撐體系的建設,又要積極鼓勵創新,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市場做主。“4.8新政”對B2C的監管和通關既落后于行業發展需要,也不符合行業發展特點,會束縛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若改變現有監管措施缺乏實際可操作性的現象,就要重新制定專門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通關、商檢措施,使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符合信息化的發展要求,并逐步建立起政府與行業、制度與規范、普適與專項相結合的多層次監管體系。
要讓市場主體有足夠的信心,充分認識跨境電商的作用和趨勢,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未來的政策導向既要鼓勵出口,也要鼓勵進口;既要鼓勵網絡零售B2C的發展,又要鼓勵B2B的發展。要大力提高支付、通關等各環節便利化水平,引導跨境電子商務品牌化發展,實現“優進優出”。強化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功能,推廣復制創新經驗。主動參與國際組織關于電子商務規則、條約、標準的研究和制定,鼓勵各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商發展,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營銷網絡,鼓勵國內企業與境外電子商務企業聯合運營,在供應鏈、價值鏈和資源鏈上構建跨境電子商務服務鏈條。鼓勵企業自建或合作共建特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以特色化的產品、經營和服務從事跨境電子商務。鼓勵網絡零售規范化發展,完善跨境零售進口稅收模式,鼓勵跨境零售出口,加強與主要跨境零售出口市場在數據流動、市場準入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支持通過現代化物流技術實現的跨境零售業務。構建優質、高效、創新、誠信的可持續發展電子商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