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貴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7-6-20 8:17
近日阿里巴巴做出決定,農村淘寶APP將會完全停用,隨后并入手機淘寶APP,更名為“手機淘寶家鄉版”。有人認為,專有APP并入淘寶APP,足見農村淘寶基本上處于維系狀態,“電商進村”出了問題。
有意思的是,就在國內有人唱衰農村淘寶的同時,韓國國家電視臺KBS日前播出了一檔關于中國農村電商發展的節目,對于農村淘寶模式表示肯定。而《人民日報》此前發表評論所言,發展農村電商,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商品買賣,而是要全民共享信息化成果,體現對城鄉關系的全局考量。
“電商進村”模式,是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必然。長期以來,廣袤農村面臨經濟社會發展的“孤島效應”——年輕人忙著進城打工,造成老人和孩子留守;部分農村土地被荒廢,寶貴資源得不到充分有效開發;農村本就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也因此得不到更多投入,受制于高昂的物流成本,一方面是農民辛苦種植的蔬菜賣不起價,甚至爛在田里,城市蔬菜價格偏高,工薪階層日常開支負擔加重,另一方面各類優質城市商品下鄉難,不少城市商品要抵達邊遠山區的農戶家里,其快遞費用高達十幾元甚至更高。
因此,“電商進村”模式正是針對以上農村發展痛點,逐漸搭建起更為便捷完善的信息流、物流、商品流。日前,淘寶APP并入手機淘寶APP,與旗下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實現系統通、商品通、服務通,村民能夠選擇的產品數量將增加,未來,不僅僅是接入淘寶、天貓,甚至是健康、旅行、文娛等各種資源,當平臺兩端的城市文明和鄉村文化形成雙向流通,就是農村發展的機會所在。
都說農民相對貧窮,這恐怕不僅僅是物質層面,更體現在文化精神以及向上發展空間等層面。互聯網巨頭選擇農村,作為未來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藍海,就在于互聯網技術、運營、人才、資金等優勢,可以嫁接到黑土地上。實際上,目前不僅是電商進城,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還同步推出了包括村淘合伙人在內的農村互聯網人才培育計劃,通過合伙人的星星之火,從而點燃廣大農民接受互聯網知識和經驗的燎原之火;此外,針對農村金融市場推出的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尤其是利用大數據、線上線下征信資源整合,為農民量身定做的小額信貸,也讓更多農民能解燃眉之急;互聯網普惠醫療在不少農村地區探索的分級診療、網絡醫院,也為農民獲得城市優質醫療資源提供了助力。
農村是有寶藏于深山中,“電商進村”就是對農民賦能,讓他們足不出戶也能創業,獲得與城里打工一樣的就業機會,掌握互聯網、商業運營等各種知識,朝著產業公認、個體戶以及企業主的方向邁進。“電商進村”搭建起高效的物流體系,讓農業資源進城成本大為降低,哪怕是山區農民也能獲得國內乃至海淘商品“包郵”。
農村經濟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從土地自由流轉,到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農業與現代化國際化規模化接軌,都蘊含著巨大的發展可能性,也急需來自政策扶持與市場資源的對接。“電商進村”將為其他產業和資本進入農村市場提供先行樣本,給中國新農村改革帶來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