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7-11-27 8:58
關于北京物流大整頓之思考
——“‘一刀切’”模式苦了誰?
最近,遍布朋友圈的不是某某物流上市與否的問題,最火最關心的莫過于是北京因為一場火災過后的物流大整頓之文件的下達。
一天一份不同文件的到來,一個個在北京做專線的物流朋友們因為業務需要,不得不通過朋友圈對外發布種種希望客戶不要因時效問題而做出的回復,包括對文件下達后的欲哭無淚之感。
可從圈里想象得到,朋友圈的無奈,專線物流人的痛楚,究竟該如何解,何去何從呢?一刀切模式確實做到了公正,可是苦了誰?可以說,竹云的心是痛的,很痛……
或許,寫到這里有點杞人憂天的感覺,畢竟我也不是在大京城,我也沒有再接觸實體物流了。
可是苦了誰呢?
記得之前因為十九大的召開時對于北京進出的貨物是嚴查的,部分地區可能也采取了限行的政策,這些處于國情安危考慮是合情合理的。而在之后,一場大火引發的一場大整頓,甚至直接采用一刀切模式之后,文件下達的理由充分,政策也是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可是,對于在那附近的物流企業而言,他們呢?合情合理之下,他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他們未來的路該怎么走,可以說除了揪心還是揪心。我相信,他們和我的心一樣是在滴血的,而且有種乏力的感覺……
強拆,搬遷,不斷搬家對于很多專線人來說已經不是稀奇事情,但是對于大京城的物流人來說,在那個寸土如金的城市里,正值物流旺季(當然,因為環保等多種因素下,部分企業的收入明顯持續的是下降的模式。利潤點比去年低的很多)。
搬家對于很多物流人而言其實就是一種折磨,也是吃掉利潤的一部分因素。
撇開臨時搬家造成的客戶群體流失,業務流失的一方面而言,另外一部分的人員配置問題,經營場地做的一些裝修成本全部可能都化為灰燼了,大部分東西又需要重新采購,人力,財力皆吃虧。
而其次,臨時搬家找場地的物流成本往往比慢慢找場地的成本要低很多。比如說,很多企業在需要搬家之前可能提前3-5個月之前已經做好了相關調研,對于經營場地的選擇幾乎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而成本上都有周全的計劃和把控。反之,急搬家可能會因為市場的高抬價而不得不去承受。可以說,對于小微企業而言無疑不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殘酷的考驗……
就如一朋友前幾天吐槽說:到北京的配送成本一個月里面徒增幾萬了。在物流成本越來越高之下,這樣上漲的配送成本對于物流企業和消費者而言可以說是一種定時炸彈,不知道會發生什么。
而今天某位傳媒朋友圈寫道:目前在大京城符合要求的可用倉庫面積僅僅只有50萬平方米左右,倉庫租金不是一個一天一個價而是一會兒一個價,很多物流老板都哭了。雖然有點夸張的戲謔,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關鍵的話題。僧多粥少,物價直線上漲,小微物流企業,何解呢?只能說,難。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很多人說我只顧眼前小利益沒有考慮政策的問題。其實對于很多老城區的老園區而言確實是存在安全隱患,很多地方因為當時規劃或者其它原因部分消防設施是不完善的,整頓整改包括因為擾民問題需要搬遷是應該努力去執行的方向之一,但是,是不是該先規劃好用地建園再要求搬遷呢?
就如某位物流朋友在某媒體上開玩笑說某地區的市場是先建場地再搬遷,直接夸贊這種行為。而相比之下的北京物流人的悲催就不言而喻。
當然,由于存在安全隱患而在事故后進行整頓的行為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也是很多時候物流企業需要面對的一個縮影。正如一老大級別的在群里發布通知:近期由于北京的消防整頓可能會波及全國,請相關部門做好應對檢查措施,做好消防管理的相關配套工作。
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自身一直比較注重消防知識了,但是這個行業為什么總是等到事發后再做整頓?個人覺得應該深思了。
一個行業的規范性,長遠性管理絕非朝夕之間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所以對于強拆,強行關停整頓可能最終苦了的一幫物流人。當然,如果這股整頓風暴遍及全國,對于強拆及相關行為,還是請稍微做點修改吧。有一定的過渡期最終還是利于行業良性發展的。
有點乏力的文字吶喊,但愿是物流人最真實的聲音吧!
事件背景:
11月18日,北京大興區西紅門火災導致多人死傷,北京市政府要求對北京轄區內的物流、快遞等行業進行整頓,市安委會決定自2017年11月20日起,在全市開展為期40天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
受此影響,多家快遞公司網點宣布暫緩運營,其中韻達快遞受到影響尤為嚴重,韻達稱北京大片網點無法正常運營,處于癱瘓狀態、快遞嚴重積壓,從今天起韻達停止攬收北京同城區域快件,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除韻達外,包含順豐、圓通、京東、中通、德邦、安能、百世、速爾、快捷等快遞企業也受到了此次檢查的影響,部分門店停業、或者被禁止露天分裝卸貨等情況,近日發往北京或者從北京發出的快遞時效性可能會受到影響,敬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