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發布時間:2018-1-15 9:0
根據研究院發布的首期“中國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趨勢報告”,末端配送的未來形態將以“降本增效”和“用戶體驗”為核心,呈現智能化、多元化、綠色化、臉譜化、品質化五大趨勢。而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臉譜化、品質化服務,將成為未來末端配送爭奪的“新戰場”。
聚焦智慧物流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被喻為中國經濟“黑馬”的快遞行業再創歷史輝煌: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同比增長28%,中國常態化進入單日“億件時代”,人均快件使用率突破29個。
毫無疑問,中國的快遞行業已進入由大到強的新時代。一方面,物流愈加成為“水電煤”一樣的社會基礎設施,“接收快遞”被納入“柴米油鹽醬醋茶”,成為“新開門七件事”;而另一方面,隨著新科技進入尋常百姓家,面對“降本增效”的新一輪需求,一場科技化、智能化的時代變革更是在物流業上演。
掛牌儀式現場,多位嘉賓指出,中國智慧物流研究院的成立,正是抓住此輪歷史機遇。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現有規劃,研究院的具體工作內容是,以專業化的研究能力和專業化的媒體平臺,定期輸出研究報告、組織行業論壇。
研究成果如何能夠真正運用于服務實體經濟上?記者在現場注意到,該研究院由政府、企業與媒體三方共同打造,聚集業內的專家、產業與媒體資源,打通智慧物流產業鏈的上下游,讓科研端與產業端直接對接。
與此同時,研究院選址成都新都區,與其豐富的物流產業資源也密不可分。據新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都物流產業發展持續向好,不僅吸引了包括京東物流、傳化、安博、德國郵政、普洛斯等在內的國內外物流企業,新都國際公路物流港已躋身全國前列,其公鐵聯運物流樞紐重要性與日俱增。2017年2月,“京東亞洲一號成都新都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也將進一步推進新都智慧物流的發展。
首期報告發布
當天的掛牌現場,研究院解讀了首期行業報告——“中國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趨勢報告”,率先為現今競爭最為激烈的末端配送提檔升級指津。
報告認為,末端配送的未來形態將以“降本增效”和“用戶體驗”為核心,呈現智能化、多元化、綠色化、臉譜化、品質化五大趨勢。
報告論述,隨著消費者成為新的供應鏈“權力中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臉譜化、品質化服務,越來越成為凸顯企業競爭力的表現,成為未來末端配送爭奪的“新戰場”。
已有企業率先發起行動,如京東物流和順豐速運等。以品質化服務有代表性的京東物流為例,2017年4月,其已率先對外發布了業內首個“五星級配送服務”標準,實行全國統一無差別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的綠色消費理念,也為末端配送品質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2017年12月,京東物流聯合DHL、法國郵政、順豐、普洛斯等共同啟動“青流計劃”全球供應鏈綠色環保行動;同時,其宣布投入10億元成立京東物流綠色基金,用于供應鏈環保技術改造、創新研發、綠色消費社會的倡導和推動。
此外,面對物流需求的個性化、臉譜化,新的專業物流分支也不斷應運而生。2017年“雙11”帶動的“大閘蟹”寄遞市場,正是源于生鮮、奢侈品等新興品類需求的大爆發。而這也推動了京東物流、順豐、德邦快遞、圓通速遞等開辟專門的物流門類,以滿足定制化需求。
“隨著消費和產業的持續升級、技術的不斷突破性發展和應用,零售業從線下時代走入電商時代、進一步向無界時代邁進,對末端配送服務也還將持續提出更高要求。對于企業來說,誰能率先實踐創新變革,誰就將在白熱化的末端配送競爭中傲視群雄。”報告如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