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道路交通安全系數全面提升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7-24 9:49
182處道路隱患點上了“安全杠”
7月17日下午,在臨港區草廟子立交看到,車輛往來通行順暢,轉彎處車速平穩。這是今年6月份剛剛完成整改的一處交通安全隱患點。
草廟子立交位于威青一級公路與省道303交匯處,幾年前建成通車時為半互通立交通行方式,因轉彎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匝道交通沖突點多,逆向行駛、隨意斜穿、違法停車等行為極易發生,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今年,威海市將這里列為重點工程進行整改。
“首先將半互通立交改為全互通立交通行,同時對匝道實行綠化全封閉、增設中央隔離護欄、電子監控卡口,修建了水庫防洪通道,全面提升安全系數。”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六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整改后,此處至今沒有發生一起交通事故。
除立交存在安全隱患,環島、平交路口等處安全隱患也較多。
以往,機場路、初張路等干道車輛多,道路與村路交叉口多,一旦車速過快,很容易在交叉口發生交通事故。針對這類問題,交警部門巧動腦筋,在主干道與村路交叉口附近安裝減速壟,設置道口樁等警示標志,想辦法讓駕駛車輛速度慢下來,大大降低了事故發生率。
今年上半年,我市擴大安全隱患排查范圍,對國省道及農村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設施、農村校車和接送學生車輛行經路線危險路段等進行排查,共確定隱患點位595處。截至6月底,已整改182處隱患點,整治率達31%,為市民出行筑起牢固安全墻。
智能化讓“中度擁堵”變為“基本暢通”
7月18日,市民張先生在海濱路駕車自北往南行駛,在幸福門路口等了一個紅燈后,一直保持每小時50到60公里的車速,巧合的是,一路上遇上十多個信號燈,張先生都是綠燈暢通。
“這就是智能交通系統的‘綠波帶’作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從去年年底我市城市智能交通一期系統完成后,只要是交通平峰期,海濱路、世昌大道等主干道路上的“綠波帶”將會發揮作用。
“綠波帶”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信號機遠程聯網、交通流檢測,智能交通系統能及時發現路口堵塞狀況,自動調整信號配時,對擁堵區域實施“緩進快出”的控制。因此,路上駕車市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車速平穩時,反而通行更順暢了。
交通智能化后,市區75處路口新建了55組信號機、439組信號燈、18處交通流量檢測設備,10個方向實現公交優先規劃。
今年以來,道路交通運行狀況不斷改善,中心城區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網平均車速同比提高,擁堵時間減少,整體交通運行狀態由“中度擁堵”變為“基本暢通”。
為擴大智能交通輻射范圍,威海市在優化拓展智能交通系統的基礎上,同步啟動文登、榮成、乳山城區智能交通建設,與市級平臺進行對接。截至6月份,我市對全市國省道及重點縣鄉道路進行全面勘察,已經完成了市直和文登、榮成、乳山外場點位勘查及初步建設規劃,確定公路智能交通建設點位102處,爭取年內智能交通系統覆蓋100%高速公路、60%國省道及重點縣鄉道路,讓更多市民享受智能交通帶來的便利。
運輸企業貼上“星級”標簽
“這是一家一星級企業,我們定期上門一對一服務,原本企業什么檔案都沒有,現在手續都齊全了。”交警三大隊副隊長秦蕾介紹說,這樣一來,一旦運輸企業發生交通事故,追查起來企業資料一目了然。
這是經區交通安全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創新點子之一。
因經區有青榮城鐵威海站、汽車站等大型交通樞紐,工業園區內眾多企業集聚,各路段交通流量大,400多家運輸企業落戶于此,其中擁有10輛大型運輸車輛的企業近200家,不少企業是私營,交通管理的難度也大,從源頭上加大重點車輛管理非常必要。
針對這種情況,經區交安委推出了“星級化”企業管理模式,將運輸企業分為貨運、客運、危化品運輸、混凝土運輸4大類,根據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和主題責任落實情況劃分為3個等級,量身定制“星級成長方案”。“三星級企業自我管理水平較高,我們適當指導,二星級企業實施持續監管,一星級企業采取一對一上門幫扶、重點監控。所有情況通過‘族譜式’企業檔案管理,方便跟進和服務。”秦蕾介紹說。
在重點車輛管理方面,各部門深入153家客貨運輸企業,對七類重點車輛及其駕駛人進行摸底排查、建檔,下發73份整改通知書,對552輛符合標準的校車核發標牌。全面摸排轄區內營運載客正三輪摩托車及其駕駛人,建立完善“一人一車一檔”臺賬。截至6月底,全市共排查重點車輛31162輛,關聯駕駛人304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