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發布時間:2018-6-25 9:2
6月18日,在北京市海淀區京東上地配送站,20余臺配送機器人隨著調度平臺的命令依次出發,“奔向”配送站附近的居民聚集區。據媒體報道,這些配送機器人可以自主停靠配送點,自動規避道路障礙與往來車輛行人,準確識別紅綠燈信號并作出相應決策等。
這是京東首次啟動全場景常態化配送運營。目前,這樣的配送機器人已經啟動量產,并在全國數十個城市布局。不僅提高了效率,也減輕了配送員的工作強度。
據統計,近年來,在電商產業的帶動下,中國快遞業務量不斷大幅增長。圍繞物流業“降本增效”,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落地,電商參與熱情高漲。中國電子商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某種角度上說,也是科技創新驅動的成果。
近幾年,越來越多電商企業將科技創新和數字化作為未來發展的競爭核心,不斷用技術創新實現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和現代物流的深度融合,提升消費者體驗水平。無人機、無人倉、無人車、無人超市等“黑科技”,都是見證。這些“黑科技”所構建的地空一體智慧物流體系,不僅將有效改善消費者的物流體驗,而且將促進智慧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降低整個社會的物流成本。
進而言之,當越來越多的“黑科技”產品投入物流配送、應用于生產經營場景和環節,其對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將給予更多助力和支撐。“不是實體經濟不行,是你家的實體經濟不行”——實體經濟的發展要靠科技創新,要靠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電商不是實體經濟的敵人,電商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也提供了啟示。當電商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消費者的購物將更加流暢、高效、便捷,實體經濟也將獲得更多增長動力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