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發布時間:2018-11-27 8:30
11月21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物流樞紐布局建設,促進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會議明確提出,多措并舉發展“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確保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明顯降低。
近年來,物流這一“關鍵詞”頻頻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被提及。早在2016年,總理就明確指出:物流業是當前的發展“短板”,其中蘊藏著無限巨大的潛力;2017年6月,確定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持續為企業減負助力經濟升級。而傳化始終與國家戰略保持著“神同步”,這次常務會議的要求也是如此。
同步1
會議指出,要以區位和產業條件較好、輻射能力較強的城市為載體,布局建設一批重點物流樞紐。健全轉運、裝卸等物流標準,推進集裝箱、托盤等設備標準化,加快發展多式聯運。
針對公路物流基礎設施缺乏的行業現狀,傳化智聯為城市打造專業化的物流產業園區——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即“重點物流樞紐”。截至2018年6月,全國累計布局公路港項目已達150個,覆蓋30個省市自治區。隨著項目的全國重點城市布局覆蓋率不斷提升,正逐步貫通“三縱四橫”交通大通道,有效服務全國七大經濟帶生產生活資料的高效流通。
而在多式聯運層面,憑借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的全國化網絡布局,傳化智聯正在長沙、天津、重慶、鄭州等地,積極推動傳化網與鐵路運輸、海運、空運進行互聯互通。就在昨天,交通運輸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公示了第三批24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名單,傳化智聯打造“互聯共享、網絡全國、輻射國際”的商品車及集裝箱鐵水公聯運示范工程成功入選,一張覆蓋全國的多式聯運基礎設施網絡正在逐漸形成。
同步2
會議指出,要更大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整合優化現有物流園區、貨運場站等設施,提高集約利用和信息共享水平,統籌補齊物流樞紐設施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物流軟硬件短板。支持物流樞紐運營主體通過發債、上市等融資。
在“傳化網”上,分散的運力、貨源、物流相關服務等物流資源被高度集聚起來,通過城市物流中心這一基礎底座連點成網,搭建起中國道路貨運的線下貨運網絡;通過智能化系統與實體運營的全網聯動,以信息技術的手段與方式,形成“一單到底”。通過基于共享的整合、調度,實現高效配置,傳化智聯有效提高物流的集約利用和信息共享水平,補齊物流軟硬件短板。
2015年傳化將物流業務重組上市后,得到了資本市場廣泛關注。資本加持的傳化智聯,各類業務開展不斷深化,傳化網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營收持續增長,智能物流業務發展進入快車道。
同步3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擴大物流業對外開放,鼓勵包括民企、外企在內的社會資本參與物流樞紐建設運營。密切與全球重要物流樞紐等的合作。
一直以來,傳化智聯通過自投自建、戰略并購、合資合作等形式,積極與社會資本共建物流樞紐。緊密貼合國家戰略,傳化智聯已經在“一帶一路”的經濟走廊上的18個省域布局“新絲路驛站”,在為沿線城市升級發展“把脈問診”的同時,也促進了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建設,極大推動了城市與國際市場的無縫對接。
就在本月,由白俄羅斯開往重慶的第三趟傳化乳制品直達班列順利抵達,中白農業有限公司、白俄羅斯乳肉制品公司、中國商貿國際有限公司、重慶傳化集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兩國五方“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采購+供應鏈服務+金融+運輸’全鏈條運營合作模式,推動渝新歐班列的長遠持續發展。這標志著傳化網通過中歐班列與歐洲市場實現互通,連接國內外市場,也是邁出與全球重要物流樞紐合作的堅實一步。
同步4
會議指出,要大力培育供應鏈物流、快遞和電商物流等新模式,促進物流體系智能綠色、高效便捷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以全國化城市物流中心、支付平臺、智能系統為三大基礎,傳化智聯積極推動模式創新,搭建中國智能物流供應鏈服務平臺——“傳化網”,通過物流供應鏈服務體系,有效服務平臺各類客戶。不久前,傳化智聯供應鏈示范試點項目獲國家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8部委認可,入選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進入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國家隊”。
企業發展與國家戰略一脈相承、同聲同音,在當前振興實體經濟的大背景,及國家政策對物流行業支持力度不斷加碼之下,傳化智聯打造智能物流供應鏈體系、服務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行動,必將在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促進高質量發展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