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9-5-23 8:34
每代人除了承擔時代所賦予的使命,也將不可避免地沾染上時代的印記,這正是我們傾向于以年齡區分人群的原因。由于在經歷和認知上存在差異,不同代際的人在相處過程中往往會遭遇困惑與摩擦,“刻板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等標簽也由此而生。
在社交上同樣如此:父母對“遠房三姨婆家小孩”的稱謂總能脫口而出,但在你眼里,推導這類關系的難度可能不亞于一道高數題;當60后實現“觸網”并在微信上聊得不亦樂乎時,00后卻高舉“重拾QQ”的旗幟。
從極光大數據(Aurora Mobile, NASDAQ: JG)發布的《2019年社交行業研究報告》看來,不同年代人群在表達意愿、交流習慣、社交圈子和隱私意識等方面的差異確實顯著。
00后面對熟人最“拘謹”,80后對陌生人“放得開”
在許多人眼中,集父母與雙方老人的寵愛于一身的00后在自我表達上應該會更加主動從容,特別是在熟人圈子內。但據極光大數據統計,00后在熟人之間的表達主動性要明顯低于更年長人群,只有33.6%認為自己面對熟人時的表達意愿十分主動。
人們在熟人圈子中的表達主動性與年齡成正比,且60后與70后在熟人中的表達意愿明顯強于更年輕人群,這與輩分所帶來的話語權有關。有趣的是,80后似乎是最懂與陌生人打交道的群體,只有約兩成面對陌生人會表現得十分被動。
在使用社交應用時,90、00后是不折不扣的“斗圖狂魔”。據統計,90、00后中喜歡斗圖的比例均為23.6%,明顯高于90前人群。在轉發分享上,90、00后的熱情明顯低于年長群體,只有四成表示自己喜歡轉發分享。
好友多但能交流的沒幾個,90后最重視隱私保護
和較年長群體(60、70后)相比,較年輕群體(80、90、00后)不論在熟人還是陌生社交平臺上都擁有更廣闊的圈子,但他們每周有一對一交流的好友數量卻明顯更少,大部分好友似乎止步于“驗證寒暄”的階段。
報告結果顯示,80、90、00后人均微信好友人數高達286個,陌生交友應用好友人數也達到75.1個,但每周有一對一交流的好友只有20.1個。反觀60、70后人群,他們在微信和陌生交友平臺上的好友人數分別為209.1和40.9個,但每周有一對一交流的好友數量卻有26.8個。
從極光大數據調研的結果看來,90后似乎是隱私意識最強的一群,00后次之。針對自己發布的內容、關注的人、發表的評論和自己看過的圖文、視頻等社交痕跡,90、00后均表現出了較高的謹慎程度,而60、70和80后的介意程度則相對較低。
社交痕跡的留存對于平臺分析用戶行為、促進用戶互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隱私意識更強的年輕用戶,如何平衡好用戶對個人隱私的顧慮以及平臺的運營需求,將成為社交平臺發展的一道核心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