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腸道不能直接消化植物多糖,比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抗性淀粉等,而腸道菌群可以幫助你將多糖降解。科學家發現,碳水化合物來源的能量,有10%~15%依賴于腸道細菌的酵解。如果腸道菌群發生紊亂,那么你體內多余的葡萄糖大部分將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于是你就變胖了。腸道內有好的細菌(益生菌)也有不好的細菌(致病菌),有讓你長胖的細菌,也有讓你變瘦的細菌。有一些細菌,如產甲烷菌通過促進腸道無氧的環境,由此增加微生物的發酵效率,導致肥胖。另一些細菌,如乳酸桿菌可產生乳酸,干擾和壓抑腸道中“肥胖菌”的生長繁殖,增強脂肪代謝,減少脂肪吸收。腸道中乳酸桿菌過少也會增加發生肥胖的風險。而腸道內厚壁桿菌和擬桿菌的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的胖瘦。腸道菌群檢測:對抗腹瀉新武器;上海腫瘤術后菌群檢測臨床應用
NatureReviewsRheumatology近日發表了一篇關于“腸-關節”軸的綜述文章,總結了目前對于“菌群-關節炎”的大量研究。文章指出,腸道菌群組成的改變在許多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以及處于潛伏期的患者中都存在;“菌群-關節炎”致病假說指出,關節炎由腸道黏膜免疫和異常的局部菌群相互作用,進而過渡到滑膜及關節部位所引起,同時,RA患者以及關節炎小鼠模型都伴隨著腸道通透性增加、炎癥細胞增加、有益菌豐度降低、腸-肌腱細胞的遷移等表型,抗風濕藥能明顯改善RA患者腸道菌群的失衡。因此,靶向腸道、菌群及代謝物,改善腸黏膜通透性和調控炎癥細胞的遷移都可能成為有潛力的治療方案。江蘇醫院菌群檢測準確性高腸道菌群檢測:對抗肥胖新武器;
2015年9月24日,萬眾矚目的“引文桂冠獎”由湯森路透出版集團正式發布。這個獎項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為獲此殊榮的科學家,有很大機會摘得諾貝爾獎的王冠。今年的“引文桂冠獎”授予了18位科學家,他們都是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其中醫學組高居早期的是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JeffreyI.Gordon教授。他和他的團隊,通過對腸道菌群的長期和細致研究,揭示了人與腸道微生物間的復雜關系,發現腸道菌群失調與營養不良、肥胖癥、糖尿病等疾病息息相關。Gordon教授的研究成果,為我們理解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之間的微妙關系,提供了全新的視野。
16SrRNA基因測序以細菌16SrRNA基因測序為主,主要是研究樣品中的物種分類、物種豐度系統進化、功能預測以及微生物與環境互作關系等。16SrRNA基因是編碼原核生物核糖體小亞基的基因,長度約為1542bp,其分子大小適中,突變率小,是細菌系統分類學研究中常用和有用的標志。16SrRNA基因序列包括9個可變區和10個保守區,保守區序列反映了物種間的親緣關系,而可變區序列則能體現物種間的差異。16SrDNA是細菌染色體上編碼16SrRNA相對應的DNA序列,16srRNA是由16srDNA轉錄來的,一般擴增檢測和分析的對象都是16srDNA。上海沃本,腸道菌群檢測更專業。
2007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將投入1.15億美元正式啟動醞釀了兩年之久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由美國主導的,多個歐盟國家及日本和中國等十幾個國家參加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將使用新一代DNA測序儀進行人類微生物組DNA的測序工作,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之后的一項規模更大的DNA測序計劃,目標是通過繪制人體不同organ中微生物宏基因組圖譜,解析微生物菌群結構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2008年4月11日,歐盟宣布啟動人類宏基因組第七框架項目,我國的生物公司也參加到腸道宏基因組歐盟第七框架項目中,承擔重要的測序任務。2009年,英、美、法、中等國科學家在德國海德堡成立國際人類微生物組研究聯盟(IHMC),旨在對國際人類微生物組研究進行相關的協調。2016年5月13日,美國啟動“國家微生物組計劃”,啟動資金超過5億美元。腸道菌群檢測:對抗心血管疾病新武器。浙江消化道疾病菌群檢測預測疾病
腸道菌群檢測的臨床指導意義;上海腫瘤術后菌群檢測臨床應用
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進行了宏基因組關聯分析,鑒定出了一些與RA相關的菌種及菌群功能,并發現了一些具有人種特異性的RA相關的宏基因組-宿主基因組關聯,提示宿主基因組、腸道菌群及RA的發病機制之間存在密切聯系。①納入82名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及42名健康對照,對腸道菌群進行全基因組深度測序;②RA患者的腸道菌群宏基因組中,普氏菌屬中多個菌種的豐度高于健康人;③RA患者的腸道菌群宏基因組中,R6FCZ7(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基因)的豐度明顯低于健康人,而代謝相關通路(脂肪酸生物合成、粘多糖降解等)明顯富集;④通過對比宏基因組關聯分析(MWAS)與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鑒定出一些RA相關的宏基因組-宿主基因組之間相關的通路。上海腫瘤術后菌群檢測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