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與“漸凍癥”之間存在聯系
2014年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讓致命的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其發病癥狀為:肌肉逐漸不能動彈,就像被凍住了一樣,逐漸出現肢體無力、肌肉震顫,慢慢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而亡。雖然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但環境因素一直被認為對“漸凍癥”進展有一定作用。2019年英國《自然》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德國科學家利用小鼠數據分析和初步人體研究結果表明ALS的進展或受到腸道微生物組的調節[1]。這是一次微生物組與該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有確切功能聯系的研究。研究顯示,某些細菌種類的濃度升高會加劇疾病進展,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等其它細菌的豐度則會隨疾病進展而下降。提高“漸凍癥”小鼠模型的Akk菌濃度,可以改善癥狀、延長生存期;此外,煙酰胺可能是這一細菌的一種有益代謝物。在另一項人體研究(37名ALS患者和29名對照個體)中,團隊同樣觀察到了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會發生變化,煙酰胺水平也會下降。 菌群移植選擇共識于2020年7月發表!四川腹瀉使用菌群移植**共識
目前中國開展50余項(含香港6項,中國臺灣2項)菌群移植臨床研究,合計完成了總數近萬例次的移植,但遠遠未達到市場及臨床需求。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團隊2014-2018年的隨訪數據顯示,患者接受菌群移植診療后3個月,1年,3年后的臨床改善率和改善率分別為:constipati41.3%(560/1356),35.2%(320/909),31.4%(69/220)和70.3%(953/1356),63%(573/909),60.5%(133/220);炎癥性腸病33.1%(58/175),29.9%(35/117),24.5%(12/49)和64.5%(113/175),57.3%(67/117),57.1%(28/49);慢性腹瀉87.8%(130/148),81.8%(81/99),78.3%(36/46)和95.9%(142/148),88.9%(88/99),82.6%(38/46);放射性腸炎61.4%(78/127),56.5%(48/85),47.6%(20/42)和77.9%(99/127)、71.8%(61/85),61.9%(26/42);腸易激綜合征53.8%(64/119),45.0%(36/80),40.0%(6/15)和74.8%(89/119),71.3%(57/80),66.7%(10/15);自閉癥23.5%(20/85),22.8%(13/57),20.0%(5/25)和78.8%(67/85),71.9%(41/57),60.0%(15/25);江蘇醫院菌群移植療效上海沃本您身邊專業的菌群移植廠商。
糞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是一種將供者糞便樣本轉移至腸道的醫療策略,目的是恢復患者正常的腸道微生物菌群。根據移植的來源,FMT可分為同種異體FMT(來自健康供體的糞便)和自體FMT(患者接受自己的糞便),其中,同種異體FMT是常見的。糞便微生物可在實驗室中通過四種不同的方法制備:粗濾、過濾+離心、微濾+離心、純化,這些方法可以縮短處理時間,以減少活菌的損失。糞便微生物群移植的部位包括消化道上段、中段和下段。菌群膠囊可以通過消化道上段給藥,而菌群懸液則可以通過結腸經內鏡腸管進入消化道下段。
床研究證實FMT可以降低血尿酸、痛風
該團隊招募了11名急性復發性痛風患者,對其進行菌群移植。結束后的血尿酸水平降低,后1年的隨訪時間內,所有患者急性痛風的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均減少,其中兩名患者由前的每年發作2-3次,經過菌群移植后,一年隨訪期間內無出現痛風發作。研究進一步分析了菌群移植對痛風患者腸道屏障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痛風患者在FMT前,其腸道屏障功能指標(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內水平)均高于健康捐贈者,提示其存在腸道屏障功能受損。菌群移植后,痛風患者的血清二胺氧化酶和內水平降至健康捐贈者水平,表明其腸道屏障功能得以修復。菌群移植對痛風患者的D-乳酸水平未產生明顯影響。 菌群移植服務就選上海沃本!
皮膚菌群移植有望治特應性皮炎:①10名成年和5名兒童患者參與了粘膜玫瑰單胞菌(Rm)移植的非雙盲實驗,初步驗證了該手段對治特應性皮炎(AD)安全有效;②移植來自健康志愿者(HV)的Rm,與AD癥狀減輕、類固醇外用藥物使用減少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豐度降低明顯相關;③未發現Rm移植具有副作用或并發癥;④AD患者的Rm產生表皮刺激物單甲基戊二酸和組氨醛,而HV的Rm產生促進表皮健康的磷脂酰膽堿與磷脂酰乙醇胺;⑤Rm移植治AD的有效性受疾病家族史、環境因素的影響~沃本生物開展腸道菌群移植項目合作交流會!江蘇研究菌群移植成功案例
上海沃本專注于菌群移植改善各類癥狀!四川腹瀉使用菌群移植**共識
有證據表明,腸道中的共生細菌可幫助塑造肝臟,從而幫助清掃病毒。腸道菌群在抵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糞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一種潛在的免疫調節療法。Ren等報道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繼續抗病毒治療期間,通過胃鏡(鼻十二指腸輸注的方式)進行FMT,每4周一次(1-7個療程),5名參與者中有4人乙肝e抗原(HbeAg)轉陰,對照組的13人繼續呈現HbeAg滴度陽性反應(p=0.0002)。四川腹瀉使用菌群移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