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20-8-24 9:27
在 2020 架構日活動期間,英特爾花幾分鐘時間對未來的某些產品進行了介紹。其中就包括該公司客戶計算部門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Brijesh Tripathi 對 2024 年以后的產品前景進行的展望。據悉,英特爾將圍繞 7nm+ 制程工藝來打造“Client 2.0”系列小芯片產品。通過一種更優化的芯片開發策略,來交付可實現沉浸式體驗的新方法。
盡管小芯片(Chiplet)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但在競爭對手近期大發力的狀況下、以及隨著制程轉入更復雜的開發節點,采用新技術的高性能小芯片或較預期更早地上市。
這件事的重點,在于小芯片該如何組裝、以及怎樣的搭配才合理。不過早在 2017 年的技術制造日活動上,該公司就已經更籠統地介紹過相關內容。
現在看來,英特爾似乎準備從 7nm 平臺開始實現這一愿景。在 2020 架構日活動期間的幻燈片中,Brijesh Tripathi 展示了它與典型芯片設計(容納所有所需的組件)的對比。
通常情況下,英特爾需要耗費 3-4 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業內領先的芯片開發。然而英特爾與合作伙伴都發現,他們本可以將芯片的推出時間,再縮短幾個數量級的。
與 2017 年展示的幻燈片類似,上圖中間展示的是被劃分成不同模塊的小芯片設計。假設它們采用了相同的互連設計理念,那芯片的基礎組成部分總有一定程度的重用。
舉個例子,競爭對手 AMD,就在其客戶端和服務器產品線上復用了計算芯片的核心部分。對于其它半導體公司來說,這點還是相當值得學習的。
展望未來,英特爾也設想著將每個芯片 IP 拆分成多個小芯片,以使產品配置能夠迎合不同的市場需求,比如輕松引入支持 PCIe 4.0 x16 連接的小芯片。
此外內存通道控制器、內核,媒體 / 人工智能 / 光線追蹤 / 加密 / 圖形運算等加速器模塊,乃至 SRAM 和 L3 / L4 緩存模塊,也都能夠充分利用小芯片的靈活升級、快速組裝和 bug 修復等特性。
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可能更希望在 CPU 和 GPU 計算性能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圖形性能是他們更為注重的。
此外企業客戶或許對 GPU 要求不高,但 AI 研究將消耗大量算力。甚至桌面和移動版本的芯片,其 I/O 配置上的差異,都可以借助小芯片來輕松組裝和定制實現。
與往常一樣,小芯片的實際尺寸和設計復雜度,需要在多管芯的排列上進行權衡。此外小芯片的任何通信開銷、以及發熱控制,都較單一整體的設計要更高一些(后者的延時也更低)。
對于移動設備來說,多管芯也不是能夠無限堆疊,畢竟 Z 軸上的高度也受到了更嚴格的限制。即便如此,若廠商能夠對優勢特性加以正確的利用,成本性能和功能的最佳實現也是相對輕松的。
遺憾的是,英特爾并沒有過多地談論如何將各個小芯片通過特殊的“膠水”粘合到一起。畢竟其依賴于相對復雜、定制或其它形式的高速互聯協議。
早些時候,該公司已經介紹過其對未來 FPGA 產品的制造理念。雖然 CXL 很有期望,但這意味著每個小芯片都需要配備一套復雜的 CXL / PCIe 控制器,對系統整體的功耗控制也提出了極高的挑戰。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