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物流”能否成為電商行業的下一棵“救命稻草”?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2-16 8:16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一年里,全國范圍內掀起一陣“互聯網+”的浪潮,各類B2B電商無一不順勢跟風而上,想在這個新興的領域分上一杯羹。然而,野蠻增長期過后真正“站住腳”的企業確實寥寥。于是,眼疾手快的人們盯上了另一塊“肥肉”:物流行業。那么問題來了:互聯網+物流真的可以成為高速運轉的信息公路上下一個“出口”嗎?
雖然不能妄加定論,但筆者仍認為:在慘淡的商用車市場里,物流行業的高速增長確實顯得異常誘人。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獲得投資的B2B創業企業達98家。業內專家學者們也經過研究發現,各大電商的戰略雖不同,最終目的卻殊途同歸:平臺未來將更多的是靠金融和物流等服務來掙取利潤。
顯然,未來的公路運輸業市場潛力無限,它確實也不負眾望的印證了這一點:2013年,被譽為“打車神器”的滴滴打車僅僅上線一年便引起全國關注,持續顛覆著傳統打車行業的利益格局,而滴滴的出現也切切實實為中國物流信息化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即便前景一片大好,但如今傳統的物流交易方式存在諸多痛點,處理起來也是相當棘手。
為此記者采訪了嗒嗒配貨創始人,陶功友表示,現實生活中的“信息物流小黑板”問題多多:就當前的大背景來說,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運業總體貨源趨緊、成本不斷上揚,而運價卻持續低迷。其次,我國的大宗物流只強調倉儲等單一環節的部分功能優化,缺乏對整個物流鏈條功能的整合,“物流的速度”跟不上“信息的速度”,大量車主找不到貨、想要運貨的貨主卻又不能及時找到車,雙方也缺乏一定的信用保障體系約束,貨物安全缺乏有效保障。
對此陶功友認為,在未來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整合更多資源、更多市場,目前的當務之急便是搭建一個標準化、透明化的汽運物流運輸平臺。這個平臺能夠積累更多的數據,并利用提煉出來的數據做到差異化服務、個性化服務。的確,商用車細分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只有最深入挖掘客戶需求,并能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才是整車企業提升競爭力,獲得更高市場占比的保證和根本。
耳聽為虛眼見為虛,目前“嗒嗒配貨”已經在客觀上產生了直接的社會效益。因為找貨效率的提升、汽車空駛率的減少,司機師傅少跑了許多冤枉路,從而大大減少了燃油消耗,從此中國的“互聯網+物流”行業又多了一個成功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