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倉儲協會更名為“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6-1 8:45
從5月26日召開的第十一屆中國倉儲業大會獲悉,經國務院國資委同意、并經民政部于2016年5月16日核準批復,中國倉儲協會更名為“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這是全國物流行業的一件大事、喜事。變更后的協會名稱保留了“倉儲”這個物流行業的核心與基礎活動,同時增加了“配送”這個重要的末端物流活動。從此,全國各類配送企業有了自己的行業組織,有了自己的“家”。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巡視員張祥,在倉儲業大會講話中對中倉協的更名給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更名后的協會更好地推動倉儲業轉型升級、探索物流行業發展的新模式。
中倉協的更名與協會任務的充實加強,有利于更好地推動倉儲業轉型升級、推動倉配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更好地推動城市共同配送、城鄉一體化配送、零擔運輸的落地配送,有利于整合物流資源、完善物流配送網絡、推動城市物流與電商物流的協調發展。
中倉協的更名,反映了物流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新的產業結構。中國倉儲協會1995年成立時,物流業的產業結構比較簡單,倉儲企業就是從事倉儲保管活動。經過20年的創新發展,倉儲企業由靜態地保管商品,發展到動態地控制商品庫存與配送商品,配送已經成為倉儲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倉儲中心向配送中心發展、倉儲與配送一體化服務已經成為倉儲業發展的趨勢。近年來,商務部推動城市共同配送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倉儲企業成為城市共同配送的主體。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大批專業化的配送公司及各類配送中心。
中倉協的更名,滿足了廣大倉儲企業與配送企業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中倉協的實際工作情況。倉儲是配送的基礎與前提,配送是倉儲的自然延伸,倉儲的規模化決定了商品配送的“共同化”,共同配送的效率促進倉儲社會化程度。近年來,中倉協圍繞共同配送與各類配送中心的發展做了許多工作:參與制訂了城市共同配送與托盤循環共用的相關標準及其試點方案;組織制訂的國家標準《倉儲績效指標體系》中有一項重要指標“配送率”,即是引導倉儲企業完善服務功能、將存儲商品盡可能多地統一配送到末端收貨人;目前正在組織制訂《配送中心規劃設計指南》、《低溫配送中心規劃設計參數》等國家標準;創新配送模式一直是中倉協“中國倉儲業大會”與各類專業倉儲研討會中的專題交流內容。
中倉協更名后,將充實加強協會原有的“配送分會”、并更名為“共同配送分會”,將圍繞城市共同配送與倉配一體化服務,重點推動零擔運輸落地配的共同化、批發市場的共同配送、機關團體的統一配送、電商包裹的共同配送、百貨店與專賣店的商圈配送,推動物流各環節托盤循環共用,促進倉儲業與運輸業、快遞業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