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異軍突起對實體零售業構成巨大挑戰,為避免淪為電商的試衣間,越來越多的傳統連鎖零售業、實體賣場開始轉型,通過數字化技術、O2O(線上到線下)融合等提升門店生命力。
在告別連續多年年均10%至20%的高速增長期后,國內實體商業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形勢:全國連鎖百強零售企業銷售額增幅及百強企業整體利潤率連續5年下滑,并且整體增幅低于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近期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零售50強銷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50強銷售額同比下降3.1%,增速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行業整體表現低迷。
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指出,在網絡購物、智慧購物的新消費時代,傳統零售業要以大數據為主導,了解并預測消費者的需求,提供超值的購物體驗功能,并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工具,全方位提高供應鏈效率。
數字化轉型被視為傳統實體創新發展之路。永旺中國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朱菁表示:“實體商業如果只是簡單地作為搬運工,把商品從廠家搬給消費者,那將永遠趕不上電商,也永遠適應不了消費者的需求。”
實體商業如何適應新形勢轉型發展,首先面臨的一大短板是用戶大數據的缺失。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表示,和電商網站相比,傳統零售企業的短板在于缺少用戶畫像,不了解用戶需求。因此,當前需要通過“多業態+互聯網”,打造生態圈和客戶畫像,依托用戶數據運營來精準地和顧客連接,把用戶導流到線下商場,并降低交易成本。
據專家介紹,在智慧轉型的趨勢下,目前國內許多實體零售企業開始嘗試通過會員管理,形成客戶數據應用系統,同時建立全渠道的接觸點,對店鋪進行升級改造,增加服務功能,實現虛實結合,延長顧客在實體店的停留時間,從而增加銷售機會。
和線上消費相比,體驗式消費正成為實體商業經營的最大優勢。增加實體商業體驗消費的比例,降低零售品類的占比,也成為實體商業的發展趨勢。在近兩年開業的許多購物中心中,都增加了體驗感強的主題街區,如概念店、娛樂、親子、運動、文化創意等業態和品類,經營效果良好。
除了增強數字化轉型外,五星控股董事長汪建國認為,實體零售的創新方向還包括真正構建一個以顧客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建立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的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