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種新興的“互聯網+快遞”經營模式,正在城市中悄然興起。與傳統的快遞公司截然不同,它利用的是大眾的閑散時間,提供同城幫買和幫送。只要下載一款兼職快遞APP軟件,人人都可以成為快遞員,工作時間自由掌握,輕松月入數千元。
兼職快遞,真那么容易賺錢嗎?這種模式帶來革新的同時,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記者為此展開調查。
兼職從事快遞理念備受青睞
8月26日下午6時許,福州鼓樓區福飛路。剛下班的公司白領張女士習慣性打開手機里的“人人快遞”APP,接下了一個順路的送貨單子。隨后她騎著電動車,來到幾百米外的地方取貨。30分鐘后,她就把貨送到位于倉山區金山的目的地,營收15元錢。“我在鼓樓區上班,家住金山街道附近,接單非常順路,既不耽誤上下班,還能掙點外快。”張女士說。
人人快遞真的這么方便么?記者決定嘗試一下。打開“人人快遞”APP,開啟畫面,顯示“同城1小時內到達”。就目前傳統快遞業而言,很少有公司能實現1小時送達。而這個快遞APP業務主要分兩種:發快遞和送快遞。
記者選擇了發快遞,使用手機短信登錄后,填寫了寄貨人、收貨人地址、聯系方式以及貨物的種類和重量等信息后,APP立即顯示:周邊有14名快遞員可以送貨。記者選取了“立即送貨”,手機顯示支付12元。15分鐘后,李師傅果然就到了記者所在的大樓樓下。
“我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兼職做這個,勤快的話,一天接五六單不成問題,一個月能創收近2000元。”李師傅介紹,每一單快遞APP平臺要抽成,還要扣掉保險費和平臺服務費,每周二可以在APP里提現,非常方便。
據了解,兼職快遞主張互幫互助,提倡在同城范圍內,順路為他人捎帶物品,還能利用空閑時間賺些外快。這樣的理念受到了城市白領、自由職業者、大學生等人群的青睞。
記者一線體驗網絡把關不嚴
目前,市場上的兼職快遞APP不少,福州主要以“達達”“人人快遞”“京東眾包”三款兼職快遞為主。記者體驗了上述三款APP注冊流程后發現,各APP需要提供的資料和程序大同小異,比如需提交手機號碼、身份證信息、交通工具等,在快遞接單前,還要接受培訓和考試等。
但記者發現,一些平臺未審核完畢注冊人信息,注冊人就可開始接單了。比如,“京東眾包”和“達達”需要參加在線培訓與考試,但APP顯示身份資料“正在審核中”,此時已經可以開始“搶訂單”。
至于“人人快遞”,記者用手機號碼注冊,提交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后,APP立即顯示“身份證資料提交成功”。可身份證與本人是否一致,無人核實。至于在線學習考試,只要點擊圖標再立即退出,在沒有看培訓視頻的情況下,也會標記為“已完成”。
李師傅告訴記者,成為兼職快遞員還需要接受一次線下培訓,培訓時間不長,意思一下就可以了,非常簡單。“成為兼職快遞員,要取得相應證件嗎?”面對記者追問,不少兼職快遞員告訴記者,他們什么都沒有,和公司的聯系就只是這款軟件,受傷、弄壞貨物都要自己負責,公司基本不管。
此外,記者還發現,在兼職快遞APP“發貨人實名認證”一欄沒有填寫的情況下,依舊可以提交訂單。
記者隨機抽取了20位福州網友,詢問是否放心選擇兼職快遞,僅有3人表示放心選擇,其余的人均表示只有鮮花、蛋糕等小物件才放心,票據、文件會選擇正規快遞公司。
安全隱患尚存監管亟待加強
按照《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企業從事快遞業務,必須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從業者持證的比例要達到30%以上。個人從事快遞業,需參加郵政部門培訓并持證上崗。可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兼職快遞員都是經朋友介紹,由于缺乏監管,培訓基本上屬于走過場。
“兼職快遞本身不錯,它利用了閑置的個人交通資源,節約人工、物流成本,可有效解決快遞業長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福建創元律師事務所蔡思斌律師說,根據《郵政法》,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雖然不少兼職快遞公司聲稱自己并非快遞公司,只是一個信息平臺,卻無法否認其經營快遞業務的事實。
據了解,“人人快遞”目前已被河南、湖北、上海等地相繼叫停。早前,國家郵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研究相關情況,對“人人快遞”尚未采取措施。至于上海、河南等地叫停“人人快遞”,各省郵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國家郵政管理局不會進行干預。
廈門大學社會學教授易林認為,一件快遞從發出到收到,要經過驗收、轉運、安全檢查等多個環節,安全問題很重要。但兼職快遞將這些環節都忽略了,如果出現意外,付出的社會成本可能會更高。因此需要加強監管,引入市場機制,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
東南網9月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程枝文實習生王婷婷)目前,一種新興的“互聯網+快遞”經營模式,正在城市中悄然興起。與傳統的快遞公司截然不同,它利用的是大眾的閑散時間,提供同城幫買和幫送。只要下載一款兼職快遞APP軟件,人人都可以成為快遞員,工作時間自由掌握,輕松月入數千元。
兼職快遞,真那么容易賺錢嗎?這種模式帶來革新的同時,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記者為此展開調查。
兼職從事快遞理念備受青睞
8月26日下午6時許,福州鼓樓區福飛路。剛下班的公司白領張女士習慣性打開手機里的“人人快遞”APP,接下了一個順路的送貨單子。隨后她騎著電動車,來到幾百米外的地方取貨。30分鐘后,她就把貨送到位于倉山區金山的目的地,營收15元錢。“我在鼓樓區上班,家住金山街道附近,接單非常順路,既不耽誤上下班,還能掙點外快。”張女士說。
人人快遞真的這么方便么?記者決定嘗試一下。打開“人人快遞”APP,開啟畫面,顯示“同城1小時內到達”。就目前傳統快遞業而言,很少有公司能實現1小時送達。而這個快遞APP業務主要分兩種:發快遞和送快遞。
記者選擇了發快遞,使用手機短信登錄后,填寫了寄貨人、收貨人地址、聯系方式以及貨物的種類和重量等信息后,APP立即顯示:周邊有14名快遞員可以送貨。記者選取了“立即送貨”,手機顯示支付12元。15分鐘后,李師傅果然就到了記者所在的大樓樓下。
“我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兼職做這個,勤快的話,一天接五六單不成問題,一個月能創收近2000元。”李師傅介紹,每一單快遞APP平臺要抽成,還要扣掉保險費和平臺服務費,每周二可以在APP里提現,非常方便。
據了解,兼職快遞主張互幫互助,提倡在同城范圍內,順路為他人捎帶物品,還能利用空閑時間賺些外快。這樣的理念受到了城市白領、自由職業者、大學生等人群的青睞。
記者一線體驗網絡把關不嚴
目前,市場上的兼職快遞APP不少,福州主要以“達達”“人人快遞”“京東眾包”三款兼職快遞為主。記者體驗了上述三款APP注冊流程后發現,各APP需要提供的資料和程序大同小異,比如需提交手機號碼、身份證信息、交通工具等,在快遞接單前,還要接受培訓和考試等。
但記者發現,一些平臺未審核完畢注冊人信息,注冊人就可開始接單了。比如,“京東眾包”和“達達”需要參加在線培訓與考試,但APP顯示身份資料“正在審核中”,此時已經可以開始“搶訂單”。
至于“人人快遞”,記者用手機號碼注冊,提交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后,APP立即顯示“身份證資料提交成功”。可身份證與本人是否一致,無人核實。至于在線學習考試,只要點擊圖標再立即退出,在沒有看培訓視頻的情況下,也會標記為“已完成”。
李師傅告訴記者,成為兼職快遞員還需要接受一次線下培訓,培訓時間不長,意思一下就可以了,非常簡單。“成為兼職快遞員,要取得相應證件嗎?”面對記者追問,不少兼職快遞員告訴記者,他們什么都沒有,和公司的聯系就只是這款軟件,受傷、弄壞貨物都要自己負責,公司基本不管。
此外,記者還發現,在兼職快遞APP“發貨人實名認證”一欄沒有填寫的情況下,依舊可以提交訂單。
記者隨機抽取了20位福州網友,詢問是否放心選擇兼職快遞,僅有3人表示放心選擇,其余的人均表示只有鮮花、蛋糕等小物件才放心,票據、文件會選擇正規快遞公司。
安全隱患尚存監管亟待加強
按照《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企業從事快遞業務,必須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從業者持證的比例要達到30%以上。個人從事快遞業,需參加郵政部門培訓并持證上崗。可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兼職快遞員都是經朋友介紹,由于缺乏監管,培訓基本上屬于走過場。
“兼職快遞本身不錯,它利用了閑置的個人交通資源,節約人工、物流成本,可有效解決快遞業長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福建創元律師事務所蔡思斌律師說,根據《郵政法》,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雖然不少兼職快遞公司聲稱自己并非快遞公司,只是一個信息平臺,卻無法否認其經營快遞業務的事實。
據了解,“人人快遞”目前已被河南、湖北、上海等地相繼叫停。早前,國家郵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研究相關情況,對“人人快遞”尚未采取措施。至于上海、河南等地叫停“人人快遞”,各省郵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國家郵政管理局不會進行干預。
廈門大學社會學教授易林認為,一件快遞從發出到收到,要經過驗收、轉運、安全檢查等多個環節,安全問題很重要。但兼職快遞將這些環節都忽略了,如果出現意外,付出的社會成本可能會更高。因此需要加強監管,引入市場機制,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來源:《福建日報》;文/程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