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遞將如何解決“最后一公里”?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7-11 9:12
快遞上門送件,家里沒有人,這常常是不少網購“剁手黨”頭疼的問題。請物業代收快遞,往往又會造成錯拿、偷拿等多種問題,要是有一個“快遞中轉站”可以暫為保管就好了。實際上,在蘇州,已經出現了這樣一種智能快遞柜,有的是應用于生鮮行業,有的是第三方公司開發用來對接和支持進小區的各種快遞包裹。這種智能快遞柜到底能否解決快遞行業的“最后一公里”呢?
不去菜場就能買菜生鮮專用智能柜走進小區
在超市,有一種存儲柜是曾經為顧客所熟悉的,東西放進去,取的時候掃一下條碼,柜門就自動打開。在現在的快遞物流行業,有一種類似的智能快遞柜正在被使用。記者在高新區錦華苑小區就發現了這樣一排柜子,這些柜子的中間還有刷卡區和電子顯示操作屏。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食行生鮮專用的投遞柜,小區居民只需在手機上下載食行生鮮的APP,就可以在網上選擇蔬菜瓜果立即下單,配送員根據訂單將蔬果派送到智能柜后,系統提示收貨人到貨信息,收貨人可自行前往取出。
實際上,食行生鮮的智能快遞柜已經覆蓋了蘇州很多的小區,記者在園區的新馨花園、蘇都花園等小區都看到了食行生鮮快遞柜的身影。家住新馨花園的邵先生告訴記者:“下班后直接來取買好的菜就行了,不用去菜場,而且送來的蔬菜又新鮮又便宜。”記者發現,每一個食行生鮮的快遞柜前都有一個牌子,上面標明了本站小管家的姓名和聯系電話,以方便用戶與其取得聯系。記者撥通了新馨花園食行小管家張新裝的電話,張新裝說,食行生鮮是蘇州市政府和農委等聯合開發的項目,屬于國家“菜籃子”工程,他做小管家一年來,收到用戶對食行生鮮的好評不斷,“上午9點半前和下午4點前各送一次,小區的上班族和腿腳不方便的老人都是極大的受益者”。他介紹,凡是使用食行生鮮的APP注冊的用戶,都可以免費獲得一張用來打開柜子的卡片,而柜子是隨機分配的,分為常溫柜和冷藏柜兩種,遇到天氣熱的情況,食行生鮮負責配送的小哥還會附帶一些冰袋以加強保鮮功能。
快遞小哥不再“擺地攤”學生取快遞也不用按時按點
除了一般的小區之外,記者發現,蘇州有的高校也用上了智能快遞柜。俞歡是蘇大鳳凰傳媒學院的在讀研究生,她告訴記者,自從獨墅湖二期學生公寓樓下有了智能快遞收發室,學生再也不用按時按點去東門找快遞了。俞歡說:“一般我們下課后去收發室,只要在終端機前輸入手機后四位,再輸入一個四位驗證碼,箱子就自動打開了。”
蘇州大學后勤管理處能源管理科副科長李祖勝告訴記者,在學校還沒有建立智能收發室之前,快遞員把快遞都堆放在學校門口附近,秩序比較混亂,學校為了進一步規范校園快件派送秩序,就建設校園智能收發室。這個24小時智能柜通過無線網與管理后臺連接,快遞員投件時,經過確認和錄取數據,系統會自動打開相應大小的空閑柜子供投放。李祖勝說,有了智能收發室,快遞員不用苦苦等待學生一個個來取快遞了,節約了很多時間,而學生也不需要在快遞員的催促下急急忙忙地去取快遞了。對于不能存放箱柜的大件快件,智能收發室還留有一塊專門的區域存放大件物品并由工作人員看管。現在學校的智能收發室已經建成近兩年了,使用率非常高,2000個箱隔已經飽和,目前正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學生也反映方便快捷,比較人性化。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網購,俞歡告訴記者,智能快遞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一旦到了“雙十一”“雙十二”這些網購熱潮時候,由于智能快遞柜往往不夠用,使得不少快遞仍然被堆積在地上。即使在平日里,也會出現有學生不及時取走快遞造成箱子被占用的情況,而一旦某個箱子出了故障,還會導致同柜子的其它快遞都難以取出的情況。
智能不等于“全能” 矛盾和困難日益凸顯
但在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智能快遞柜過期收費、無法當場驗貨等問題也讓用戶產生了一定的困擾。去年5月份,蘇州工業園區怡和社區名湖花園出現了“速遞易”智能快遞柜。一年過后,作為第三方的速遞易開始向各大快遞品牌“扒皮”,每件包裹要求收取快遞員0.4元-0.6元的費用,收件人24小時內未取貨就要交費,這使得不少快遞公司和收件人開始抵制這種智能快遞。
順豐蘇州區公共事務部高級經理曹海斌透露,今年6月初,順豐聯合中通、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共同成立了一個合資公司,針對快遞行業“最后一百米”研發推出“豐巢計劃”,即在一些小區推廣安裝智能快遞柜。與此同時,菜鳥驛站以及京東也都在開發自建自提點和自提柜等模式。但是他表示,其實快遞柜的投放和居民需求以及市場非常相關,如果網購的居民不是很多,那么會造成柜子的使用效率降低,而在小區安放柜子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此外,曹海斌還認為,智能快遞柜減少了用戶和快遞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對于快遞品牌的認知度。
從事社區O2O創業的職業經理人劉松認為,做好社區的“最后一公里”確實具有現實意義,他說,假設一個社區有1000戶居民,一般每天都有17%的居民會收到網購的包裹,而這些包裹中,有部分是不能通過智能快遞柜解決的,比如大件包裹、貨到付款、退貨等業務。但搶占末端市場,掌握用戶流量的確是每個快遞品牌以及電商自有物流都在致力從事的。因此他認為,在打造智能快遞的同時還需要加強人工服務。基于這個想法,他打造了“輝鄰便利店”這個項目,以社區為落腳點,集快遞智能中轉站、外賣、生鮮存儲、送洗衣物、代繳水電煤和便利店等為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站,就快遞這一塊,輝鄰便利店可以為居民提供寄收快遞、退換貨、打包、貨到代為付款等多項業務。
快遞智能化是大勢所趨技術革新將進一步取代勞動力
目前,我國的網購用戶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快遞物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40億件,同比增長52%,已連續46個月累計同比平均增幅超過50%,躍居世界第一,業務收入完成2040億元。最多的一天,有超過1億件快件在寄遞途中。
6月30日,由國家郵政局指導,國家郵政局新聞宣傳中心主辦的“快遞‘最后一公里’峰會”在北京舉行,以“速遞易”為代表的第三方智能快遞與匯銀樂虎、全峰快遞、宅急送、優速等企業現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早在2011年,上海寶盒速遞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最早研發網絡化智能配送儲物柜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利用新型的物聯網技術成功研發了寶盒自助快遞系統,目前,寶盒速遞已在北京、南京、廣州、成都設立了子公司,與申通、中通、圓通、匯通、天天、派爾、萬象等物流企業合作,淘寶、一號店、京東等電商也都熟練使用寶盒速遞。而速遞易作為第三方智能快件箱運營商的代表之一,從2012年推向市場以來,現已經覆蓋全國72座城市,服務2萬多個社區,解決了社區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難點。再往后,速遞易智能快件收發柜、魔格智能快遞柜等第三方智能快件箱運營商不斷發展起來。
蘇州電商協會秘書長徐金龍認為,智能快遞行業確實是將來的趨勢所在。然而,目前的確遇到了很多的問題,人工+智能的確是時下的趨勢所在,但隨著智能的越加完善,人工的成本還是可以達到最大程度的優化。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主任張小洪表示,智能快遞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隨著小區人口的增加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量越來越大,人們對快遞的時間效率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不管是小區里存放鮮果蔬菜的智能柜還是學校里存放快遞的智能收發室,都同時方便了送貨人和收貨人。并且,隨著各種智能快遞形式不斷發展,競爭機制的引入將促進現代化設備的革新,從而進一步取代勞動力,讓快遞往更加智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