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8-6-11 9:6
5月31日和6月1日,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簡稱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分別與烏克蘭PPL33-35有限責任公司、以色列港口發展與資產有限公司簽約,意味著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即將與烏克蘭敖德薩港、以色列海法港等港口在信息上實現互聯互通,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朋友圈”再度擴容。
港口互聯將覆蓋十國
敖德薩港和全球6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年貨物吞吐能力達3000萬噸。為該港口社區運營、建立組織和技術系統的正是烏克蘭PPL33-35有限責任公司。據介紹,所有烏克蘭港口都使用了該公司系統內的船舶模塊,并以電子形式積累、核實、處理、儲存和傳送數據、信息和文件,在單一窗口概念下實現邊境、海關和其他類型的車輛和貨物控制、清關。
以色列港口發展與資產有限公司負責以色列所有商業海港的開發和港口社區系統的提供,該系統涵蓋了1120家公司,擁有4300個用戶,提供140項網上服務,月均調用量為230萬。兩家信息技術公司的加入,使以色列與烏克蘭兩國港口與國家物流信息平臺互聯成為可能。
根據協議,兩家信息技術公司將與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共享各自業務范圍內集裝箱狀態和船舶狀態信息以及其他物流信息服務,實現統一用戶管理系統的互聯,共同探索相關標準研究和推廣。
早在2017年11月底,國家物流信息平臺與西班牙巴塞羅那港、葡萄牙錫尼什港、馬來西亞巴生港、阿聯酋阿布扎比港、比利時安特衛普港5大國際港口及國際港口社區系統協會等單位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此,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港口節點船舶和集裝箱狀態信息共享服務覆蓋中日韓三國、東盟及歐盟10國。
烏克蘭敖德薩港和以色列港口的加入,標志著國家物流信息平臺除阿聯酋阿布扎比港、馬來西亞巴生港外,在“一帶一路”沿線再添兩國。
隨著互聯進度條不斷刷新,目前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已經實現了阿聯酋阿布扎比的集裝箱狀態數據以及馬來西亞巴生港的船舶動態數據互聯共享。
此外,國家物流信息平臺還實現了與西班牙巴薩羅那的集裝箱狀態數據的互聯互通。今年年底,國家物流信息平臺計劃與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和葡萄牙錫尼什港完成系統對接。
擴大平臺輻射范圍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與會領導人一致決定,支持把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重點領域,完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絡,努力加強政策、規制、標準等方面的“軟聯通”,充分發揮互聯互通對實體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在聯名發表的《“一帶一路”建設交通運輸要先行》一文中,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和部長李小鵬強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推動國際運輸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建設,促進陸路口岸信息資源交互共享;依托區域性國際網絡平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技術標準、數據交換、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作為統一規則體制和技術標準,促進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協同效應最大化的主體之一,國家物流信息平臺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合作,為我國物流企業“走出去”提供基礎服務,用信息流拉動了貿易流。
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與以色列、烏克蘭兩家信息技術公司簽約后,可為兩國大部分船舶提供全球主要港口的航線查詢服務。而兩國相關數據的加入,使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擴大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輻射范圍,提升了合作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查詢服務能力。
構建物流信息服務體系
接入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的國內各大港口數據質量、覆蓋廣度關乎我國“走出去”的話語權。據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平臺將積極開展與廣西北部灣辦、北港集團以及中國—東盟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努力推動中國—東盟物流信息港與國家物流平臺和以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簡稱NEAL—NET)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
以NEAL—NET載體,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將推進亞太地區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加快中日韓三國物流信息共享合作,并把中日韓三國已實現互聯的28個港口的集裝箱狀態、船舶動態的數據質量和接口穩定作為工作重點。
在此基礎上,國家物流信息平臺還將積極推進國際物流信息共享合作,著力構建“一帶一路”沿線無縫、綠色、安全、高效、可視的物流信息服務體系。
未來,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將持續拓展國際港口信息互聯。
在與意大利里雅斯特港、西班牙瓦倫西亞港、德國不來梅港運營商、馬來西亞國家單一窗口等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的基礎上,該平臺將持續跟進,加快與馬來西亞國家單一窗口對接通關數據,并重點與位于歐洲前列的荷蘭鹿特丹港和德國漢堡港實現互聯互通。此外,平臺還將加強與馬來西亞關丹、文萊摩拉等東盟港口聯系對接,拓展平臺與東盟港口物流信息互聯共享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