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物聯之家網 發布時間:2018-7-30 9:17
倉儲不再是供應鏈中 “啞巴”靜態組成部分,而是智能轉型的成熟領域。
客戶希望訂購并盡快收到貨物,以滿足他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這是移動應用按需時代的副產品。
亞馬遜( Amazon )和奧卡多( Ocado )以及中國阿里巴巴( Alibaba )等公司的智能倉儲中,機器人在里面承擔著70%的任務,這使得技術快速進步成為常態。反過來,又迫使這些公司的競爭對手們改變他們存儲和物流方式。
在工業機器人技術進步的背景下,廣泛自動化正在發生。同時,無人機等相關技術在復雜環境(如倉庫)中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安全。
但還有哪些趨勢會影響倉儲業?
一、機器人與認知計算
在亞馬遜、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啟發下,流程自動化將成為中心舞臺——不僅使用復制人類動作的物理機器人,還使用機器人應用軟件和認知計算服務,如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德勤高級經理Thiagu Bala擁有超過20年業務和IT經驗,他說:“2018年,兩種技術將結合起來: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人工智能(或者認知計算)。”
在數據方面,這將帶來巨大的變化,使工作人員能夠專注于真正的關鍵任務上面。當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與人工智能認知分析結合時,它能使程序能夠像人類一樣做出商業決策。
二、預測性維護
各種技術的融合正在沖擊傳統的維護理念。
在物聯網(IoT)出現之前,維護一直是一個被動過程,即等待設備故障,然后修復它們。
如今,包括企業資產管理(EAM)、數字雙胞胎(Digital Twin)、傳感器、RFID標簽、智能供應鏈和AI在內的各種技術組合,使企業能夠對產品、組件甚至材料的生命周期都獲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使用這些技術,設備不僅可以告訴企業何時需要維護、修復或升級,還可以預測它們何時出現故障,從而實現端到端生命周期管理。
全球各地的倉儲越來越多地采用主動維護流程,以減少高昂設備故障發生。當然,同樣方法也可以用來保護易腐爛貨物。
三、按需倉儲
眾所周知,如優步、Airbnb和Laundrapp等共享經濟平臺是如何破壞個人交通、住宿和清潔等百年歷史行業的。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種模式正在應用于倉儲。
像美國Flexe和英國Stowga這樣的初創企業已經創造出改變市場交易雙方的應用程序和云計算平臺。他們允許倉庫所有者出租閑置空間,客戶可以在幾天到幾個月的不等時間范圍內按需租用。
這個想法似乎很簡單,但其含義可能是革命性的。
例如,企業組織不用再考慮長途公路運輸的大型區域樞紐倉儲(費用和環境影響)。相反,他們現在可以把它作為國家或國際小設施網格來管理,這些小設施可以按需擴展或收縮。
同樣,倉庫所有者不再為大量未使用的倉庫容量發愁,尤其是在經濟不可預測的情況下。有了這些按需倉儲平臺,最大限度地提升倉儲價值和空間利用率,也讓未使用的倉儲空間成為商業資產一部分。
反過來,這種模式可以幫助重建棕色地塊和未使用的建筑,就像Airbnb推動人們投資和翻新私人住宅一樣。
四、3D打印和協作式機器人
將來,工廠車間和倉儲之間的區別可能會逐漸消失。一旦一些工廠從單一的大規模生產轉移到按需制造,其影響也可能是革命性的。
例如,一些倉儲可能會變得更小、更智能,與制造業結合更緊密,即使其他倉儲會跟隨阿里巴巴的模式,變得更大、更自動化。
在這種情況下,可編程協作式機器人等技術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們將遵循智能手機模式,成為一系列流程或行業特定應用的可編程平臺。
3D打印將是技術混合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大多數企業都將這種新興技術用于小型項目。不過,一些工業4.0分析師認為,3D打印將成為更大規模項目日益重要的工具。
擁有30年制造業經驗的LNS首席分析師安德魯休斯認為,3D打印在快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說:“3D打印為許多行業帶來了設計、制造和服務靈活性,隨著速度、質量和材料的改進,那些利用3D打印的企業將成為贏家。”
“制造業確實正在成為供應鏈和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按訂單生產的制造靈活性意味著可以為任何客戶訂單準備好合適的3D打印機、材料和設計,它讓我們回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工業4.0實際上都與數據有關。”
五、物聯網標準和法規
如今,智能倉庫正在逐漸推出與物聯網傳感器相關的轉型策略,以便機器人、工作人員、管理者甚至智能車輛都能知道每件物品的準確位置,并在運輸過程中跟蹤它們。
但是,Kenco創新實驗室創新副總裁克里斯蒂·蒙哥馬利指出,目前還沒有任何標準可以定義物聯網設備應該如何相互通信,或者存儲和處理信息。
她認為這種情況將會很快改變:“物聯網正在影響所有行業,未來似乎很光明。物聯網的出現對供應鏈管理人員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尤其令人興奮的是,技術組件變得越來越便宜,獲取也變得越來越容易,這意味著隨時可以進行大規模部署。
然而,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興奮和可能性,但仍然存在一些真正障礙:即物聯網技術就像狂野的西部:沒有標準。
這些標準和法規將定義物聯網設備如何通信以及如何收集、處理、存儲和匯總數據。
業界觀點
當然,區塊鏈也會對倉儲產生重要影響。上述所有技術真正描繪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愿景:從單一、緩慢、被動的供應鏈(全球規模)向更智能、更快速、自動化的網絡(本地規模)轉變。
例如,與其在某個國家制造一百萬雙運動鞋,然后再擔負巨大物流成本和環境影響將它們運送到世界各地——這是一個極其緩慢而又低效的過程。為什么不在一個智能的自動化本地設施中制作一雙定制鞋,并在第二天完成交付?這就是阿迪達斯用Speedfactories開發的真實世界概念。
在這個新的物聯網世界中,制造業大國的主導地位,甚至對離岸外包本身的需求,突然變得過時了。將制造、分銷和物流與客戶需求相匹配,而不是與最低勞動力成本相匹配,在自動化的世界里,這才是真正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