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邦動力網 發布時間:2018-10-16 8:31
香港電商平臺「士多」(Zstore.com)近日完成800萬美元B輪融資,由微光創投(Welight Capital)領投,桂洪集團跟投。
此前,士多還曾獲得順豐集團的種子輪融資及桂洪集團的A輪融資,自2015年成立至今,融資額累計超過2000萬美元。
香港零售業高度發達。在千余平方公里土地上,除了“五步一Sasa,十步一卓悅”外,還有每條街道幾乎必有的屈臣氏、萬寧等零售店,以及900多家7-11便利店,密度極高。然而,在內地電商快速增長的同時,香港的電商市場卻沒有跟上步伐,只能成為補充的購物手段而存在。
究其原因,市場規模小、實體零售業太成熟、租金人力物流成本高都是老生常談。不過,士多創始人兼CEO岑廸贊對36氪表示,近年來香港政府大力發展電子支付,微信支付寶紛紛進場,香港政府金融管理局也推出“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以及本土零售業線下轉線上的趨勢,都讓他感到線上紅利依然存在。目前香港網購只占香港零售業的4.7%,市場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實體店再多,用戶也不會希望下班后還要去便利店把米糧油面扛回家。另外,很多品類并不都能在家附近的便利店全都買到,比如特殊的寵物用品、有機食品等,”岑廸贊表示,“香港消費者對于電商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沒有平臺能夠很好地滿足。”
新興電商怎么在線下渠道高度覆蓋的香港圈住市場?我們或許可以先從「士多」的名稱找到答案。
士多來自英語單詞“Store”,是粵語地區對于小型雜貨店的普遍稱呼。岑廸贊表示,香港的傳統士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產品十分多元,但隨著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進駐,傳統士多店日漸式微,許多香港本土品牌礙于上架費和苛刻條約,漸漸淡出香港消費者的生活。
但現狀是,香港本土的中小企業超過33萬間,占全港企業總數超過98%。許多零售品牌甚至以家庭式經營,產能不大但質量過硬,是香港消費者的共同回憶。因此,士多希望以香港本土品牌及香港制造的產品切入電商市場,為這部分產品建立銷售渠道,通過多種方式挖掘品牌潛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買服務。
香港本土產品「姜棗醸」
目前,士多平臺上擁有超過1000個香港本土和香港制造的品牌。岑廸贊表示,品牌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小而美的品牌,銷售渠道在線下并極其有限,如只在線下售賣的蛋卷店;另一種則是較為成熟的大品牌,但通常只面向企業銷售,面向C端的產品認知度不高,如香港本土醬料品牌廖孖記。此外,士多也會和公益組織合作,將公益產品納入平臺。
除了這些品牌合作,幫助他們電商化外,士多還會以原創內容挖掘品牌的潛力,幫助品牌宣傳。以和士多達成合作的本土蛋卷店為例,這家蛋卷店主打手工蛋卷,每人每日限購10盒,士多與蛋卷店建立合作關系后,還將其背后的制作故事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吸引顧客。
“我們的用戶平均年齡在28-45歲之間,但是許多年輕人看到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后,也對本土品牌產生了興趣。”岑廸贊說。
本土品牌可以喚醒消費者記憶,建立平臺的品牌認知,但為了擴大品類增加規模,士多不僅主打本土制造,也囊括了普通超市中的常見商品。目前全平臺SKU超過1萬,成立兩年來累積了20萬注冊用戶,平均獲客成本為港幣100元,客單價為港幣580元(約合人民幣508元),用戶每月復購一次。支付方式上,士多支持傳統的信用卡、銀聯、PayPal、八達通等,另外也支持支付寶。
租金、人力、物流成本也是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士多目前在香港擁有1個中央倉庫,周轉率為15天左右。物流方面,士多選擇自行研發物流管理系統,與本地物流企業合作,時效目前控制在1-2天,最快能做到7小時送達,免運費門檻為350港幣。
另外,士多最近還上線了名為「鄰住買」的新業務,以社區團購模式運作,每天會根據各小區用戶的需要推送不同精選產品,目前以銷售生鮮食品及糧油雜貨為主。「鄰住買」及士多在全港有超過40個線下自提點,平均2件商品起就可配送。
岑廸贊表示,士多在過去的三年中主要服務本地市場,本輪融資將用于士多的倉庫和物流系統升級,提供更多服務;在銷售上,士多將采用算法推薦,從而更加精準地觸及用戶,提升購物體驗。此外,士多希望在未來兩年發展跨境電商服務,讓香港本土制造的產品也能出口到亞太其他城市。
至于本輪領投方微光創投,前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微光創投(Welight Capital)創始人吳宵光表示:“我們對香港電商市場發展前景保持樂觀,士多的商業理念與運營模式也拓展著零售行業的整體規模,我們十分高興能夠支持香港有潛質的初創公司。”
競品方面,目前香港市場暫無與士多一樣主打本土品牌的電商平臺。在電商領域中,香港跑得較快的有已上市的綜合型電商HKTVMall,另外電訊盈科(PCCW)于今年亦上線新電商平臺Habbitzz,以期建設“香港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