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商發展還需提高物流業的服務規模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9-7 11:18
編者按:作為傳統產業,中國漁業正面臨著臨轉型升級,漁業是大農業中的分支產業,無論是頂層設計、發展模式,從宏觀到中觀到微觀,都有需要完善的方面。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認為,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不僅僅要抓住電商這根救命稻草,還要提高物流行業的服務規模、能力和效率。
李國祥:一是產品保險度要求不同互聯網加漁業,線上線下交易,新鮮的保鮮的程度更高,一般情況下是特殊的物流體系相配套,不是一般通用的物流體系需要航空,保鮮,物流的配套體系要求更高,互聯網家農業在生產領域,那遠洋捕撈以及養殖方面他的要求更高互聯網加漁業和我們過去高風險管理控制帶來了新的手段 有助于傳統漁業的發展通過互聯網消費者能直接通過線上來訂購,規模要進一步發展要提高漁業產品的物流規模、效率,他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從無序到有序、粗放到精細、野蠻到精致的產業升級將成為漁業未來幾年發展的主導方向。工作在一線的山東威海 水產品批發市場分析師 徐春暉看來,要想實現“互聯網+漁業”,就得從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改變。
徐春暉:實現“互聯網+漁業”,就是要針對“智慧漁業”投入高、涉漁企業望而卻步導致帶動力差的情況,設立專項補貼撬動社會投資,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3S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農業智能裝備在漁業生產經營領域的示范應用。同時,有針對性地充實和更新漁業信息系統,說白了,就是要增加漁民最想知道現在又缺乏的內容,比如“養什么對,賣什么貴,買什么生產資料最實惠”,同時,要培育人才支撐,實現“互聯網+漁民”。要鼓勵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人員和部分個體經營戶成為農村電商創業帶頭人,帶動新型職業漁民、家庭農場主、合作社社員廣泛成為擁有互聯網思維、掌握信息化技術的市場主體,品嘗到信息化結出的碩果。只要這樣,“互聯網+漁業”才能讓漁業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插上信息化翅膀,牽引廣大漁民實現在寬帶上增收、在鍵盤上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