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50%的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對甲氨蝶呤改善不產生充分的應答,但缺乏可預測患者應答的預后標志物。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比分析了對甲氨蝶呤改善應答及不應答的RA患者在改善前的腸道菌群差異,發現基于菌群建立的模型可較準確地預測患者對甲氨蝶呤改善的應答。另外,體外共培養腸道菌群與甲氨蝶呤的結果表明,腸道菌群對甲氨蝶呤的代謝或消失可能抑制甲氨蝶呤的改善效果。①納入26名新發RA患者,16名對甲氨蝶呤改善不應答;②應答患者與不應答患者的糞便菌群多樣性、組成及功能存在差異;③不應答患者的菌群多樣性更高,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比值增加,廣古菌門豐度升高,MAPK信號、DNA復制、脂肪酸降解、嘌呤代謝等相關通路明顯富集;④在另外21名新發RA患者中,基于菌群的模型可較準確地預測對甲氨蝶呤改善的應答(AUC=0.84);⑤體外共培養患者的糞便菌群與甲氨蝶呤,培養后的甲氨蝶呤水平與患者應答明顯相關。上海沃本您身邊的腸道菌群檢測選擇!江蘇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風險預測
腸道菌群與飲食的關系飲食結構與腸道菌群息息相關,飲食結構的改變同時會引起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和功能改變。高纖維飲食及補充短鏈脂肪酸、益生菌、益生元有助于改善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功能;反之,高脂及高糖飲食起到相反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長期應用乳酸菌等,具有降壓效應。進一步分析顯示,乳酸菌可改善內皮功能和氧化應激,從而發揮降壓作用。Circulation12年隨訪研究稱,多吃紅肉和加工肉,缺血性心臟病發生風險明顯增加。而之前有研究表明,吃紅肉越多,人體內TMAO的含量也就越多。上海腸道菌群檢測報告內容腸道菌群檢測的報告模板。
腸道微生物組與關節炎疾病(包括痛風)之間存在關聯。但是,痛風患者的腸道細菌種類及其影響痛風患者尿酸鹽降解和引發炎癥的機制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作者對102名痛風患者和86名健康對照者的307份糞便樣本進行了宏基因組分析。結果發現,痛風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的宏基因組有明顯差異。具體表現為痛風患者中普氏桿菌(Prevotella)、梭桿菌(Fusobacterium)和擬桿菌(Bacteroides)的相對豐度增加,而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丁酸鹽產生菌的相對豐度減少。
腸道菌群對人體整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細菌通常被視為對健康有害的東西,但我們人體充滿了細菌!并非所有細菌都是有害的,比如在我們的腸道菌群中存在數萬億的細菌,可根據其中存在的細菌狀況對身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研究顯示,許多人類疾病都可能與腸道微生態失衡有關。腸道微生物在人類代謝食物、抵御侵襲和應答藥物等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過人類的生活方式、衛生習慣、飲食藥物等都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和功能,進而影響到整個機體的健康程度。腸道菌群檢測:對抗代謝性疾病新武器!
腸道菌群在精細醫學中如何發揮作用?2015年1月20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啟動精細醫療計劃。同年2月,國家有關領導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成立中國精細醫療戰略組,開啟了中國的精細醫療計劃。初期的精細醫療是針對人體基因進行相關檢測分析,主要針對人本身基因組上的疾病易感基因檢測。隨著精細醫療的發展,更多與人體健康狀態相關的基因檢測得到大量關注,如糞便活檢等。近年來,對人體微生物組的研究發現,我們亦可從人體內環境層面,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特別是對于一些慢性疾病,可以采取一種徹底的無創檢測手段——通過糞便來檢測,這項技術當下異常火熱。人體微生物組學,很有可能成為精細醫療即將到來的下一個熱潮。腸道菌群檢測為您定制合理的飲食習慣。山東醫院菌群檢測科研助力
腸道菌群檢測的方法;江蘇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風險預測
可分泌IL-10的調節性B細胞(Breg)對腸道菌群信號的應答在維持免疫耐受中發揮重要作用。CellMetabolism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及關節炎小鼠模型中均觀察到糞便丁酸鹽水平的降低,而補充丁酸鹽可緩解小鼠的關節炎。機制上,丁酸鹽可通過促進菌群代謝產物——5-羥基吲哚-3-乙酸的產生,到達Breg上的芳香烴受體,以增強Breg的免疫抑制功能。①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糞便丁酸鹽水平降低,與CD19+CD24hiCD38hiB細胞及IL-10+Breg的減少相關;②關節炎小鼠模型的糞便丁酸鹽及乙酸鹽水平降低,補充丁酸鹽可以Breg依賴性方式緩解關節炎;③補充丁酸鹽可增強Breg的免疫抑制功能,并抑制生發中心B細胞及漿母細胞的分化;④機制上,補充丁酸鹽促進了菌群將5羥色胺代謝為5-羥基吲哚-3-乙酸,從而到達芳香烴受體,以活化Breg中的芳香烴受體依賴性基因轉錄。江蘇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風險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