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發布時間:2018-7-9 9:40
2014 年之前,在大部分國外電商平臺上消費后,用戶查詢包裹的流程是:給店鋪客服打電話或者發郵件—獲得快遞公司和物流單號信息——在物流官網上查詢包裹;對用戶來說,用戶與快遞之間隔了一堵墻,查詢流程繁瑣;對商家來說,需要在物流查詢這件事上消耗人力,做大量繁瑣無意義的工作。
物流信息服務商 AfterShip 想解決快遞查詢難的問題。AfterShip 以 API 接口連接物流平臺和電商平臺,用戶可直接查詢物流;此外,AfterShip 為商家搭建了 SaaS 平臺,商家可以登陸后可以實時查看貨品物流進展、給用戶發郵件追蹤、并在用戶查詢物流的頁面上定制延伸商品;同時,企業能夠通過 SaaS 平臺建立跨境電商的退換貨流程。
總的來說, AfterShip 就是利用云端技術把快遞跟蹤和退貨流程全自動化。對于用戶而言,電商平臺可以查詢物流、發起退貨,服務更整合便捷;對于商家而言,降低了售后的營運成本。
從自動化物流查詢系統切入售后體系 ,出海企業「AfterShip」要服務跨境電商
目前, AfterShip 已經與全世界 470 家快遞公司達成合作,覆蓋了 30 多種不同語言體系。服務的電商平臺有既有電商巨頭 Amazon、eBay、Etsy 等,也有小型電商平臺,總計超過 10 萬家。據創始團隊透露,從 2014 年起,AfterShip 就實現了業務 100% 的增長并且已經盈利。
目前全球電商正迎來又一次的“跨境浪潮“,在天貓、百度在出海之際,美國的亞馬遜、ebay 也在向全球其他地域擴張。在擴張浪潮中,中國的電商的售后服務、客戶信息管理系統都更為完善,已經成為一種先進的技術向世界其他的電商玩家輸出,影響和帶動全球的售后服務,而 AfterShip 就承擔了這個“轉化樞紐“的角色。今后,AfterShip 想為電商平臺做物流評價整合和智能客服系統。
從商業模式上看,國內模式已經不是第一次出海或被借鑒,世界正在從 copy from American 轉變為 copy from China。在PC時代,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大多是學習海外,而在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的十幾年中,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生長速度已經可以與美國比肩。
舉例來看,國內早批試水跨平臺近場傳輸的軟件「茄子快傳」在 2011 年從聯想內部孵化,2015 年選擇單獨拆分轉型出海。截止到去年 3 月,茄子快傳的用戶總數達到 10 億,全球月活躍用戶超過 4 億,在全球 34 個國家的 Google Play 市場工具類榜單中位居首位。
無獨有偶,二手電商平臺 5miles 也是由曾任淘寶無線事業部的盧亮出海創立,迅速占領移動二手電商的空白市場,在 2016 年實現了超過 30 億美元的交易額。國內的移動互聯網紅利正在逐步消失,幾乎所有的細分領域都擠滿了創業者,競爭環境激烈。由此,選擇可移植的優質方案出海,未必不是一個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