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歐 發布時間:2018-9-17 8:17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快遞行業興起,快遞業務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單價也面臨不斷下降的趨勢;另一方面,物流成本持續升高,分揀的成本占到轉運中心物流成本構成的40%以上。為了降低相應響應時間和成本,因此對智能倉儲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在未來,智能倉儲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從2015年的450億元,每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智能倉儲市場規模將有望超1000億元。物流倉儲自動化已是一片藍海,快遞公司也在加速布局自動化倉儲網絡。
通過自主研發、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電商平臺與快遞公司正在積極探索倉庫自動化升級
京東的物流技術發展經歷了第一代的人工階段,發展到第二代以“亞洲一號”投入使用為標志的適度自動化階段,目前已經進入第三代,即全面智能化的階段,是京東物流應用質的飛越,其智能化體現為:數據感知、機器人融入、算法指導生產。
除此之外,以菜鳥網絡、順豐、申通為代表的企業,也在紛紛部署自己的無人倉格局。菜鳥自主研發了分揀機器人與可穿戴設備,其余的如順豐、申通采用與外部研發機構合作的方式,實現了對現有物流轉運中心的更新,加快了自身倉儲自動化的進程。
第三方合作提供的產品解決方案
一、分揀方案:DWS系統
這套系統由海康機器人自主研發的海康威視X86智能讀碼相機和線激光立體相機,配套動態稱重模塊組成,0.1秒完成包裹的稱重、規格掃描,1秒內完成寄送件的條碼信息、重量、體積等基礎信息的采集及融合。2017年雙十一期間,中通上海轉運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海康威視動態DWS系統,為其提供了高效、準確和可追溯的服務:最高適應1.5m/s傳送速度,流量可達2400-3000件/小時;稱重精度±40g,體積測量精度平均±5mm;自帶本地數據存儲及服務器上傳功能,可實現清晰面單留存。
二、“貨”到“人”解決方案:移動機器人
移動機器人在倉儲內的應用,最終實現了“貨”到“人”,工人無需干預,就可以直接從機器手中取走所需的物品。海康機器人以導航識別和算法為技術核心,并將技術落到不同的場景下,開發出了一系列的倉儲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倉儲機器人可以舉升、搬運、旋轉、下放最大重量為1000kg的貨物,廣泛應用到針對電商分揀中心、3C制造業、傳統制造業、醫療、食品及汽車制造等行業。搬運機器人的型號分為30kg和100kg兩種型號,適用于制造業和物流行業等。分揀機器人針對快遞物流用戶高效、快速的包裹分揀需求,能安全搬運與準確投遞6kg以下小件包裹。
華域視覺武漢生產基地于2017年引入了海康威視智能倉儲及廠內物流解決方案,投入使用海康威視MR-Q3-LR系列智能倉儲機器人近百臺,項目覆蓋武漢生產基地生產車間、成品倉庫、零部件倉庫,機器人完成與前道產線、裝配產線、零部件倉庫、自制件堆場、成品倉之間的日均3000余項物流搬運任務,實現自制件物流、零部件物流、成品物流的移動機器人自動化運輸,實現了智能物流系統集成、全物流自動化搬運、無人化倉庫、智能運維數據統計、作戰室和手機APP實時監控機器人運行狀態五大功能。
傳統的物流倉庫由于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且改動成本高。目前,隨著快遞公司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的加強,我們可以看見一些智能裝備制造商正在開發整套智能倉庫解決方案,直接在傳統物流倉庫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為快遞公司提供更先進的倉儲管理服務,快遞公司在不花費巨額改造成本的同時,其倉儲運轉效率也能極大地提升。